各市水利(務)局:
近年來,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依法治水、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定不移地推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新思路指導下,我省水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以水功能區管理為重點,水資源保護取得成效;以蘇錫常禁采為重點,地下水管理得到加強;以載體建設為重點,節水型社會建設扎實起步;以水資源費征收為重點,逐步建立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全面推進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改革;以水資源綜合規劃為重點,水資源管理基礎工作得到重視。但是,目前各地仍然存在基礎工作不夠扎實,管理能力和手段薄弱,專業人才短缺,技術力量不足等問題。為進一步適應新形勢治水思路的調整,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省廳多次強調,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將是新時期水利工作的重點任務。為此省廳就加強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特作如下通知:
一、明晰管理機構職責。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內設的水資源管理部門,必須切實承擔起同級水資源管理的行政職能;另設的水資源管理辦公室、節約用水辦公室等事業單位,要具體承擔水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和相關技術服務工作,作為水資源行政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要具體明晰行政管理部門和技術業務工作承擔單位的職責分工,明確技術業務工作承擔單位應接受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形成合力。為便于行政管理與具體技術業務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各地水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和業務承擔單位盡可能由同一位局領導具體分管。
二、充實和調整水資源管理人員與結構。水資源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特征,水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和業務工作承擔單位的工作人員必須具有水文水資源、管理及水生態和環境保護等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有一定水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經驗,熟悉水資源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水資源的各項規劃。各地應按照水資源行政管理、規劃、節水、水資源保護、水資源費征收管理統計等工作內容,設置相應工作崗位,其工作人員要相對穩定。行政管理人員配備應滿足水資源管理工作需求,業務技術工作承擔單位的人員要適當多配。
三、加強管理裝備建設。水資源管理和業務技術承擔單位應具備相應的工作條件。辦公室應配備專門檔案資料室;每單位應配備必要的管理用車;傳真機、掃描儀、GPS定位儀、便攜式流量儀、勘測箱、照相機等管理器材;工作人員要配備工作電腦。
四、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對外公示行政許可審批程序,并建立行政許可內部運作程序,明確崗位責任;對外公示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建立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責任制度、取水戶臺帳管理制度、水資源費票據管理制度等;建立水資源管理需要的其他崗位責任制度。
五、建立健全管理檔案。各地應建立工具檔案、文件檔案和基礎資料檔案三類水資源管理檔案。工具檔案包括水資源管理工具書,統計年鑒,法律、法規、規章,相關標準,規劃報告、研究報告等。文件檔案包括收發文件、行政審批文檔等。基礎資料檔案(包括文本檔案和電子檔案)包括每取水戶的取水許可證、取水設備檔案和照片、取水臺帳、取水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取水許可監督管理情況、水資源費征收情況、取用水月報、季報、年報等用戶檔案;取水、用水、節水、水資源費征收等匯總統計,相關月報、季、年報等統計檔案;水資源調查評價、水資源規劃、水功能區劃分及納污能力計算、水資源公報、水質通報、地下水監測等基礎資料及成果檔案。
六、加強基礎管理工作。水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監測等基礎性工作是水資源管理的重要依據,各單位要加強這些基礎資料的積累和管理,并根據水資源情勢的變化做到定期更新。水資源調查評價包括地表水、深層地下水、淺層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水功能區劃分、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計算、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取水、排污現狀調查等;水資源規劃包括水資源綜合規劃,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節約用水規劃,飲用水源地保障規劃等;水資源監測包括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地下水水位、水質動態監測,地表水水量、水質監測等。
取水許可、排污口設置等行政審批,計量設施安裝及運行管理,取水臺帳管理,水資源費征收,取水計劃下達,取水許可監督管理、水資源統計等水資源管理的日常工作,是加強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的重要表征。
七、加強工作考核。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是水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提高水資源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重要保證。省廳已將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列為年度考核重要內容。各地要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全面提升水資源管理和保護能力。
以上通知,希遵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