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糧食高產增效創建工作的意見
發布日期:2009-07-08 10:20
字體:[大 中 小]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糧食高產增效創建工作的意見
蘇政辦發〔2009〕66號 2009年5月12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加快推進糧食高產技術普及化,促進大面積平衡增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現就進一步加強糧食高產增效創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是挖掘單產潛力、確保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的有效途徑。我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備資源不足,要確保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必須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目前,我省地區之間糧食單產水平不平衡性較大,水稻等作物單產與歷史最高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小面積高產典型屢創新高,但大面積單產提高不快,年度之間也存在較大波動,進一步挖掘品種、技術的增產潛力仍然很大。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活動,推進高產技術普及化,可以有效縮小單產水平的地區差異、年度差異、田塊差異,提高全省糧食綜合生產水平。
(二)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是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迫切需要。高產增效創建活動以萬畝連片為基本建設單元,以專業化服務為抓手,以技術集成創新為支撐,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為方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有利于轉變糧食生產組織形式,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步伐,擴大農業生產規模,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三)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是提高種植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糧食生產規模大、涉及農戶多,是保障農民收入的重要基礎。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有利于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效益,促進農民增收。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活動,通過提供專業化服務,能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讓更多的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二、創建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農產品基本供給,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以糧食增產量、農業增效益、農民增實惠、農技人員增才干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強化高產優質高效技術集成普及,大力開展專業化服務,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大面積平衡增產增效,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目標任務。在全省建設一批農田基礎條件好、科技服務完善、專業化服務組織健全、單產水平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萬畝示范片。力爭通過5年努力,全省建成萬畝示范片1000個以上,輻射帶動4000萬畝以上,新增適度規模經營面積400萬畝以上,單產提高10%以上。
(三)基本原則。一是政策引導,農民自愿。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帶動、宣傳培訓,引導農民自愿應用高產優質高效技術,參加生產專業化服務,讓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二是典型帶動,平衡增產。以萬畝示范片為基本建設單元,培植平衡增產典型,促進大面積生產水平提高。三是集約資源,合力推進。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集聚各方面的項目資源,加強協作,共同推進。鼓勵和引導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專業人才資源,積極參與高產增效創建技術集成研究與推廣指導,提高科技支撐能力。
三、高產增效創建工作重點
(一)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提高萬畝示范片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加強萬畝示范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好農田內外溝系,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確保旱能灌、澇能排。進一步加大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力度,積極開展有機肥補貼和綠肥種植補貼,推進多種形式的秸稈還田,逐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耕地質量。加強重大自然災害預警,組織開展農業抗災救災工作,切實減輕災害損失。
(二)集成創新高產優質高效技術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對糧食產業提升的支撐作用。結合良種推廣補貼,確定并推介一批高產增效創建主導品種,示范片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優質專用率100%、產業化訂單生產率60%。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節本增效、高產優質的要求,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和創新高產增效栽培技術體系。大力推廣應用精確定量栽培、機插稻、免耕機條播、精量半精量播種等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技術,嚴格控制直播稻等粗放種植方式。加強重大病蟲害預測預報,大力推廣高效低毒農藥、先進施藥機械和科學施藥方法,普及物理、生物、生態等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綜合防治水平。
(三)大力開展專業化服務。開展以統一供種(苗)、統一播栽、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機械化作業等為內容的“五有五統一”專業化服務,是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轉變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的重要措施。各地要以萬畝示范片建設為抓手,大力培育一批組織規模大、服務內容廣、服務能力強的綜合性專業化服務組織。鼓勵基層農技部門、農業科技人員領辦創辦合辦專業化服務組織。加強指導培訓,引導專業化服務組織規范發展,做到技術服務規程配套、服務手段良好、服務標準統一、服務合同規范、服務檔案完善,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加大扶持力度,優先扶持在工商、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專業化服務組織。
(四)積極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條件下,積極探索大宗農作物適度規模經營的新途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土地向種糧大戶、種田能手集中,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專業化服務組織為載體,加強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聯合,延伸服務鏈,實行農資集中采購,推進生產過程標準化,積極發展訂單種植,依托萬畝示范片大力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五)加快推進產業化經營。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加強與龍頭加工企業的對接,引導企業共同參與示范片創建,積極發展訂單種植,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合作組織+基地”等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充分發揮萬畝示范片商品品質優和基地規模大的優勢,與龍頭企業共同推進品牌創建。充分發揮基地優勢,鼓勵創建產地品牌,通過萬畝示范片建設,力爭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優質稻米、專用小麥、雙低油菜、高品質棉和特糧特經等地理標志品牌,提升產品檔次,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
四、切實提高高產增效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水平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高產增效創建作為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一手抓高效農業規?;?,一手抓高產技術普及化,確保創建工作取得實效。省成立高產增效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確定創建工作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農林廳,具體負責糧食高產增效創建工作的組織協調、方案制定、技術指導、測產驗收和考核獎勵等工作。各市、縣(市、區、農場)也要建立相應的組織協調機構,加強對高產增效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加大扶持力度。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糧食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范片建設。各地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層層組織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擴大實施規模,提高實施效果。萬畝示范片建設實行項目化管理,列為部級和省級的萬畝示范片在各地申報基礎上,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論證后擇優扶持。要加強項目整合,集聚項目資金,現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測土配方施肥、農業三新工程、糧食科技豐產工程和重大病蟲害防治等項目要向高產增效創建示范片傾斜。
(三)加強督促檢查。各地要按照省里要求,制定詳細工作方案和具體工作目標,制定統一規范、操作性強的高產增效創建考核獎勵辦法,充分調動各方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活動的積極性。要把高產增效創建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責任落實到部門和責任人,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取得實效。對高產增效創建工作組織有力、示范片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地方予以表彰,并在有關項目上給予傾斜。
以上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