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亚洲免费电影毛片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女优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衛生廳等部門江蘇省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0-2020年)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0-11-24 11:00 字體:[ ]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衛生廳等部門江蘇省

              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0-2020年)的通知

              蘇政辦發〔2010〕121號  2010年10月8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衛生廳、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口計生委、省安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殘聯制訂的《江蘇省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0-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江蘇省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0-2020年)

           省衛生廳 省委宣傳部 省教育廳 省公安廳 省財政廳

           省人口計生委 省安監局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省殘聯

  為認真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努力預防和控制殘疾的發生,根據《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蘇發〔2009〕11號),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主要背景

  我省現有殘疾人近480萬人,涉及1400多萬家庭人口,且每年新增殘疾人近7萬人。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各類殘疾人占殘疾人總人數的比例依次為聽力殘疾30.06%、肢體殘疾23.96%、視力殘疾14.81%、多重殘疾14.5%、精神殘疾7.97%、智力殘疾7.72%和言語殘疾0.98%;致殘的主要因素按影響大小依次為藥物、交通和生產安全、遺傳和出生缺陷、腦血管疾病、精神因素等。殘疾人數量的增加,不僅是個人的痛苦和家庭的負擔,也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迫切需要采取全方位措施,努力預防和控制殘疾的發生,為保護人民群眾健康、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目標要求

  建立綜合性、社會化防控網絡,形成系統全面、信息準確、方法科學、措施有力、管理完善、監控有效、效果良好的殘疾預防機制,開展以社區和單位為基礎、專業機構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三級預防工作,普及防殘知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保健,強化安全生產、出生缺陷干預、科學用藥、勞動保護、交通安全和科學救護等措施,有效控制精神疾病、交通和工傷事故、腦血管疾病等致殘增多趨勢,努力減少殘疾的發生。到2015年,全省60%以上的城市、40%以上的農村地區落實“行動計劃”措施,一級預防措施的人群覆蓋率達40%以上。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的城市、60%以上的農村地區落實“行動計劃”措施,一級預防措施的人群覆蓋率達60%以上;與2010年相比,藥物致聾發生率降低30%以上,交通事故和工傷致殘率降低20%以上,神經管畸形發生率降低40%以上,重大體表畸形出生率降低80%,腦血管疾病致殘率降低20%以上,重度精神病患病率降低10%以上,全省殘疾預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三、行動原則

  (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政府在政策、規劃、投入等方面的責任,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同時有效開發利用社會資源,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殘疾預防和控制工作。

  (二)預防為主,有效干預。廣泛普及殘疾預防知識,認真落實殘疾預防干預措施,加快推進殘疾康復工作,大力提高公眾殘疾預防的意識和能力,做到關口前移、防范在先。

  (三)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針對各類致殘主要因素,堅持以人為本、知情同意,以一級預防為重點,選擇簡便易行、效果肯定、群眾接受的技術和方法,提高殘疾預防成效。

  (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各地實際,找準殘疾發生的主要原因,制訂預防控制殘疾的有效措施,加強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發揮當地技術和人才優勢,有針對性地做好殘疾預防和控制工作。

  四、具體內容

  (一)一級預防

  1. 開展社會宣傳和健康教育,普及防殘知識

  (1)結合“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四進社區”、“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等活動,在社區和群眾中廣泛傳播殘疾預防科普知識。

  (2)積極與媒體合作,聘請社會知名人士和文體明星作為“行動計劃愛心大使”,在省級和地方媒體開展“行動計劃”新聞宣傳、制作專題節目。

  (3)組織專業人員設計“行動計劃”宣傳畫、公益廣告等,開發群眾喜聞樂見的健康教育制品。

  (4)開展“行動計劃”大型知識競賽、專題晚會、征文、書畫比賽、慈善募捐等社會活動。

  (5)選擇舉辦婚禮比較集中的時段,采取多種形式向新婚夫婦傳播生殖健康科學知識。

  (6)將“行動計劃”的有關內容納入醫院健康教育、駕駛學校、新婚學校、人口學校、孕婦學校、父母學校等教學內容。

  (7)將預防殘疾的科普知識列為中、小學生以及居民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

  (8)設計“行動計劃”的統一宣傳口號和標識,制訂統一、分類的殘疾預防宣傳手冊,并廣泛應用于各種宣傳活動,積極吸引全社會關注和參與。

  (9)將每年的“助殘日”作為全省“行動計劃”宣傳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開展全省統一宣傳活動。

  2. 落實各項安全用藥措施,預防藥物致殘

  (1)組織開展醫療機構臨床合理用藥檢查督導和處方點評活動,督促醫療機構嚴格執行“三合理”診療規范。

  (2)大力推廣臨床藥師制,臨床藥師參與醫院查房、會診和患者用藥指導。加強社會藥房監管,配備合格藥師,指導患者購、用藥。

  (3)省藥師協會和各分會每年開展“安全用藥宣傳周”活動,向公眾普及安全用藥知識。

  (4)嚴格執行GCP(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降低新藥臨床試驗的副作用。

  (5)定期組織開展致聾藥物使用規范執行情況監督檢查,規范用藥行為。

  (6)堅持質量優先的原則,強化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管理,確保臨床用藥質量。

  (7)加強臨床用藥用具不良反應監測,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8)嚴格執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等技術規范,加強對藥品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管,加強零售藥店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嚴把藥品生產、銷售質量關。

  (9)大力開展醫務人員科學、合理、安全用藥培訓。

  3. 強化各項安全生產措施,預防事故致殘

  (1)定期不定期組織高危生產單位開展各類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

  (2)突出抓好交通安全工作

  ——嚴厲整治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持續組織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查處酒后駕車、闖紅燈、逆向行駛、超速、超員、高速公路上占用應急車道、違法停車上下客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

  ——嚴格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和駕駛人培訓考試。督促車輛單位嚴格落實營運客車、危險品運輸車、接送學生車輛定期安全技術檢驗制度。加強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的檢查監督;嚴格對機動車駕駛人培訓工作的監督管理,督促駕駛人培訓單位切實把好質量關,提高駕駛人綜合素質。

  ——強化對重點車輛和駕駛人的監管。依法從嚴治理駕駛人隊伍,進一步完善榮譽駕駛人、黑名單駕駛人等激勵懲戒制度。加強公路客運、危險品運輸、接送學生等重點車輛安全管理,全力做好重點車輛監管工作。

  ——認真開展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重點排查事故頻發的鄉鎮、路口、路段和安全設施不全的道路隱患,并按照隱患嚴重程度,組織掛牌整治,分級督辦管理。進一步增加警力,加強事故多發路段的交通指揮疏導和管理工作。

  ——認真做好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繼續深入推廣主體在縣、管理在鄉、延伸到村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完善由縣、鄉、村領導負責的路長責任制,制訂和實施農村道路安全設施建設規劃,改善農村道路通行條件。研究規范發展農村客運市場、解決農民安全出行問題的工作意見。

  ——加強道路交通應急管理工作。完善惡劣天氣條件交通及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健全交通事故大型救援設備和應急處置專家信息庫,加強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明確細化相關部門開展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應急救援的工作職責和處置流程,建立聯席會商機制和聯動機制,健全交通事故傷員救治“綠色通道”,提高協同處置能力。

  ——深入實施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結合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繼續推進實施“保護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進一步完善社會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機制,提高公眾交通安全意識、法制意識和文明意識。

  (3)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深入開展人員密集場所、“三合一”、出租屋、多產權建筑等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切實消除火災隱患。推動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建設,切實提高員工消防安全意識和逃生自救技能,加強農村和城市消防宣傳,重點抓好老年人、少年兒童和流動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消防安全教育,積極推廣運用緩降器、滅火毯、家庭火災智能救助系統等消防新產品、新技術,增強防御火災能力,有效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

  4. 加強母嬰保健工作,預防出生缺陷和殘疾

  (1)開展專業技術培訓。篩選科學嚴謹、易于掌握、適合基層人員使用的婦幼保健培訓教材,向全省醫療、康復、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健康教育等專業技術人員推廣使用。以婚前保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產前診斷和遺傳病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母嬰保健專項技術為重點,進一步組織全省規范化培訓。開展母嬰保健專項技術的機構和人員必須經考核后持證上崗。

  (2)實施重點干預措施。普及婚前保健知識,全面開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計劃懷孕夫婦提供健康教育、優生檢查、風險評估、咨詢指導等相關服務,降低出生缺陷發生風險,減少高齡妊娠生育與遺傳性疾病的發生。繼續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意見》,缺碘地區嚴格執行《口服碘油丸要則》,對新婚夫婦、孕婦、哺乳期婦女和0-2歲嬰幼兒實行碘營養監測與科學補碘。加強孕產期保健的管理,將孕產婦營養指導納入孕產期保健,并指導開展營養素添加工作。加強女職工和農村婦女孕期勞動保護,避免接觸有毒有害作業。加強孕期指導,嚴格控制孕期用藥,教育新婚或準備生育的夫婦禁煙戒酒,遠離毒品。

  (3)進一步健全出生缺陷監測體系。在現有出生缺陷監測網基礎上整合人口計生服務網絡,建立以人群為基礎的全省出生缺陷監測網絡。探索以現有婦幼衛生監測網絡為基礎的先天殘疾監測適宜途徑,掌握我省出生缺陷和先天殘疾的主要問題和消長情況,對干預措施實施效果進行客觀評估,并及時調整預防重點和策略措施。全面開展以人群為基礎的出生缺陷監測和6歲以下殘疾兒童的監測。建立殘疾兒童數據庫,持續實施6歲以下兒童搶救性康復訓練。將孕產婦死亡、兒童死亡、出生缺陷發生三網監測工作納入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工作職責并作為監督、管理、考核的內容。

  (4)開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政策研究與技術推廣應用。加強預防出生缺陷和殘疾的戰略和策略研究,對重大出生缺陷和殘疾的嚴重程度及疾病負擔進行分析。探索建立出生缺陷保險制度。研究我省出生缺陷和先天殘疾的流行病學分布特點和消長趨勢,研究病因明確的出生缺陷人群干預可行性和風險度,開展出生缺陷預防措施實施方法及效果評價。加強對適合農村和基層的出生缺陷及殘疾防治新技術、新藥品、新設備的研究,并做好推廣應用工作。

  5. 提升腦血管病防治水平,預防因病致殘

  (1)普及以高血壓病為重點的慢性病防治知識,研究制訂并組織實施我省高血壓病防控策略、措施,控制高血壓等腦血管疾病發生。

  (2)進一步建立健全重點人群定期健康體檢制度,早期發現高血壓病等腦血管疾病。

  (3)開展以社區居民健康管理為基礎的高血壓病規范化防治知識和技術普及工作。

  (4)加強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相關專科醫院神經內科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大力引進新技術、新項目,提升我省高血壓病、腦卒中等腦血管疾病臨床診治水平,努力降低腦血管病致殘率。

  (5)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培訓,努力提高高血壓等腦血管疾病早期診斷、治療和管理水平。

  (6)全面組織實施“腦中風篩查及防控工程”。
  
  6. 實施心理危機干預措施,預防精神致殘

  (1)加強心理危機干預知識的社會普及工作,通過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增進公眾對心理危機的了解與認識,提高公眾承受挫折的能力,為應對心理危機做好準備。

  (2)加強醫院臨床醫學心理科建設,全省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逐步開設心理衛生科等相關科室,開展心理衛生咨詢、教育、診斷、治療工作。

  (3)各級精神病專科醫院全部開設心理衛生科等相關科室。依托三級精神病專科醫院,建成2-3個省級心理衛生專科醫師培訓基地,每年為基層培訓100-150名心理衛生專科醫師。

  (4)積極發展社會心理衛生服務咨詢機構。

  (5)開展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突發事件發生后,根據突發事件性質,及時組織心理衛生專科醫務人員對突發事件受害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危機干預。

  (6)在中小學成立心理危機干預組織,對在校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危機干預措施。

  (7)組織“陽光工程”心理健康行動試點工作。由城鄉基層組織或單位牽頭組織,以城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為依托,研究制訂周密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適時開展心理危機高危個體排查并有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重點排查對象包括:長期情緒低落抑郁者;因心理障礙或突發事件導致產生自傷企圖或行為者(過去有過自殺的企圖或行為者);存在諸如失戀、學業失敗、軀體疾病、家庭變故、人際沖突等明顯的動機沖突或突遭重挫者;家庭親友中有自殺史或自殺傾向者;性格有明顯缺陷者;長期有睡眠障礙者;有強烈的罪惡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感到社會支持系統長期缺乏或喪失者;有嚴重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易出現自傷行為的精神障礙者;存在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或其他可能對自身、他人、社會造成危害者;出現與嚴重自傷或他傷事件(或人)有密切關聯者;其他經心理衛生專科人員認定有必要進行心理危機干預者。

  (8)在新聞媒體開展心理衛生知識宣傳,解析心理衛生個案,組織知識講座等。

  7. 全面做好防震減災工作,預防災難致殘

  (1)完善防震減災預案,健全指揮體系,普及相關知識,加強隊伍建設,組織培訓演練,儲備救災物資,優化工作機制,做好防震減災各項準備工作。

  (2)提高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理順現場組織指揮體系,突出抓好受害人員搜尋、傷員分類、現場救治、傷員轉運、定點救治等重點環節,努力降低災害致殘率。

  (二)二級預防

  1. 加強藥物臨床使用的監測,特別關注致聾性藥物臨床使用后監測,及時發現可疑癥狀,及早采取干預措施,防止危害加重。

  2. 實施《產前診斷管理辦法》,進一步健全全省產前診斷網絡,實現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的有機結合;對產前診斷的關鍵技術進行培訓,建立健全全省產前診斷質量控制體系,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胎兒的出生。

  3. 提高早期高血壓病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對早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采取規范化治療措施。

  4. 加強公眾健康宣教,提升基層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輕癥腦卒中患者早期發現能力,及早采取救治措施,控制病情惡化。

  5. 加強培訓演練,普及自救知識,規范現場救治程序,提高事故災難現場應急醫療救援水平,對受傷患者及時采取有效救治措施,防止傷情惡化。

  6. 動員家庭、社會和專業機構共同努力,對輕癥心理疾病患者實施早期干預措施,控制病情進展。

  (三)三級預防

  1. 大力普及殘疾康復知識,建立健全家庭康復、社會康復和專業康復一體化的康復服務體系。

  2. 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生兒和嬰幼兒系統體檢,開展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癥、先天性聽力障礙等篩查診斷和治療。人口計生部門做好病殘兒醫學鑒定工作。

  3. 積極發展醫療康復事業,研究制訂醫療康復發展規劃。全省二級以上醫院按規范化要求建設康復科。發展醫療康復專業機構,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大力發展社區康復事業。

  4. 全面落實殘疾人康復政策措施。

  五、工作安排

  2010年四季度,各地根據本行動計劃,研究制訂本地區殘疾預防行動計劃,明確各部門、單位職責和工作安排,進行動員部署。省和各地完成相關配套文件制訂工作。

  2011年1月起,全面組織實施。

  2016年1月,對“十二五”期間全省殘疾預防行動進行總結。

  2021年1月,對“十三五”期間全省殘疾預防行動進行總結。

  每年年初,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全面總結上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分析存在問題,調整完善工作措施,并報同級政府和上級部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成立由省政府分管副秘書長任組長,省衛生廳、省委宣傳部和省教育廳、公安廳、人口計生委、安監局、殘聯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督促工作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衛生廳,具體組織實施“行動計劃”,包括組織大型社會宣傳和健康教育活動,制訂全省統一的技術標準、培訓教材和工作指南,開展預防措施效果評估和工作經驗交流等。各級政府都要成立相應協調機構,做好本地區“行動計劃”組織實施工作。

  (二)實行齊抓共管

  明確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衛生部門具體牽頭協調,會同相關部門制訂工作計劃,負責與醫療服務、婦幼保健相關的殘疾預防工作任務。宣傳部門負責殘疾預防的新聞宣傳和社會教育工作。公安機關負責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等相關行政執法工作。教育部門負責學生殘疾預防相關工作。人口計生部門負責與計劃生育相關的殘疾預防工作。安監部門負責與生產安全相關的殘疾預防工作。財政部門結合有關專項資金安排為殘疾預防工作提供經費保障。其他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履行殘疾預防工作職責。各基層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組織協調本區域、本單位的殘疾預防工作。

  (三)強化技術保障

  省衛生廳、殘聯成立“江蘇省殘疾預防專家指導組”,負責健康教育策劃和相關監測工作,對預防措施的實施進行咨詢、指導、評價。各地也要成立相應專家指導組織。加強跨區域、跨行業合作,圍繞重點致殘問題,積極開展殘疾預防科學研究。探索制訂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為“行動計劃”實施提供法律保障。將“行動計劃”要求重點推廣的一級預防措施納入各部門、各行業日常工作指導項目。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預防殘疾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

  (四)拓寬資金渠道

  通過政府支持、社會參與、企業贊助、國際合作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努力保證經費需要。在各級財政加大投入的同時,積極開展公益宣傳,鼓勵企業贊助,吸納社會團體和知名人士捐助,募集“行動計劃”慈善資金;統籌規劃國際合作援助項目資金,擴大項目資金規模,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強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確保資金安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