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0-07-01 14:57
字體:[大 中 小]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通知
蘇政辦發〔2010〕62號 2010年5月10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1988年國務院部署實施“菜籃子”工程以來,經過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全省“菜籃子”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市場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滿足城鄉居民對“菜籃子”產品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0〕18號),緊密結合江蘇實際,現就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通知如下:
一、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產區與銷區統籌發展、能力建設和機制創新并重、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原則,加強生產能力建設,完善市場流通設施,創新調控保障機制,提高建設水平,實現“生產穩定發展、產銷銜接順暢、質量安全可靠、市場波動可控、農民穩定增收、市民得到實惠”的目標,更好地滿足人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
(二)目標任務。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要重點抓好肉、蛋、奶、魚、菜、果等產品生產。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實現生產布局合理、總量滿足需求、品種更加豐富、調控保障有力、周年供應均衡;蘇南地區城市“菜籃子”產品的自給水平保持穩定,蘇中地區穩步提高,蘇北地區自給自足;“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得到加強,流通條件進一步改善;產區和銷區的利益聯結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流通體系基本形成;“菜籃子”產品基本實現可追溯,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市長負責制進一步落實,供應保障、應急調控、質量監管能力明顯增強。
二、明確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工作重點
(一)建設蔬菜園藝產品標準化設施生產基地。在大中城市郊區和蔬菜、水果等園藝產品優勢產區,支持建設一批穩定的標準化設施園藝生產基地。大力發展鋼架大棚,適地發展日光溫室,積極發展遮陽網、防蟲網、避雨栽培和微滴灌節水栽培,重點加強集約化育苗、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以及病蟲害防治、質量檢測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園藝標準園創建和設施園藝高效示范創建,蘇南地區及城市郊區重點發展葉菜類蔬菜、應時鮮果,蘇中地區重點發展根莖類、瓜類、豆類蔬菜,蘇北地區重點發展茄果類蔬菜、特色蔬菜以及出口創匯蔬菜等,努力形成一批園藝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縣(市)、1億元以上的特色鄉鎮和1000萬元以上的專業村。
(二)建設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加快大中型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建設,穩定發展生豬、家禽、奶業、肉羊等優勢主導產業,不斷提升畜牧生產總量,確保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市場供應。抓好年出欄50萬頭以上生豬生產重點縣(市)的擴能增效,進一步擴大主產區生產能力。充分利用品種資源優勢,加快提升大中型家禽規模養殖場標準化生產水平。繼續加強徐淮宿、沿海等奶業經濟帶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加快徐宿、沿海、沿江、丘陵等山羊優勢產區品種改良步伐。積極開展畜禽良種化、動物防疫規范達標和畜禽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發展一批標準化水平較高的大中型規模養殖企業,提高畜禽規模養殖基地建設水平。
(三)建設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基地)。加快對現有老化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步伐,發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重點支持養殖場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配套機械設備、環境保護設施、水生動物防疫設施、循環水利用及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建設。圍繞保障大中城市水產品供應,重點發展城市周邊和沿江、沿湖、沿海水產養殖,擴大設施養殖面積。積極開展高效設施漁業示范園創建,提高漁業重點縣生產能力,新培育一批漁業特色縣(市)、特色鄉鎮和特色村。加快海洋捕撈漁船標準化改造步伐,提高適航安全生產水平。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發展遠洋漁業。
(四)建設“菜籃子”產品加工集中區。加快發展“菜籃子”產品加工業,重點扶持發展分揀清洗、分等分級、整理包裝、預冷處理、速凍保鮮等初加工業,延伸“菜籃子”產品產業鏈條,降低產后損耗,提高產品利用率和附加值。加大“菜籃子”加工招商引資力度,結合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扶持每個縣(市)規劃建設1個“菜籃子”產品重點加工集中區,引導“菜籃子”產品加工業集中、集聚、集群發展。
(五)建設“菜籃子”產品市場體系。支持每個縣(市)升級改造或新建1個產地批發市場,完善場地、交易廳(棚)、信息服務、質量檢測、采后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規范交易行為,提升服務水平。支持大中城市改造銷地批發市場,規范電子結算、冷藏保鮮、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促進產地市場與銷地市場開展購銷對接。支持城市改造一批零售市場、集貿市場,在場地環境、設施設備、追溯平臺、規范管理等方面進行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江蘇優質農產品營銷網和各特色農產品營銷網作用,積極探索連鎖配送、超市專賣等現代營銷業態。
三、落實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關鍵措施
(一)加強“菜籃子”產品產銷銜接。加強大中城市與“菜籃子”基地的協作,建立長期穩定、互利合作的產銷關系。鼓勵“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企業和生產基地實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推廣多種形式的“農超”對接模式,引導大型連鎖超市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為農產品銷售搭建平臺。建立“菜籃子”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增強信息處理技術手段,壯大分析預警隊伍。建立“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調節機制,強化產銷銜接,避免總量供求失衡和價格大幅波動。繼續完善重要“菜籃子”產品分級儲備制度,根據本地生產消費特點,完善地方“菜籃子”產品儲備體系,統籌產銷平衡,維護市場穩定。確保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暢通,對持有通行證且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在國家和省規定范圍內實行“不扣車、不罰款、不卸載”政策。
(二)強化“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快重點“菜籃子”產品標準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大規模開展標準化創建活動。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主要“菜籃子”產品5年內基本實現無公害化。加大“菜籃子”產品市場監測力度,強化市場準入管理,對不合格農產品要堅決依法處置。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規模生產基地建設農產品質檢站,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必須配備與交易量、交易品種相適應的檢測儀器和檢測人員,對所有入場交易的農產品進行嚴格抽檢。鼓勵生產者、經營者開展自律性質量檢測,形成有效的質量自控體系。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和規模種養基地要全面推行農產品生產檔案制度、用藥登記制度、休藥期制度、檢驗檢測、標識管理等制度,保證農產品質量全過程可追溯。建立“菜籃子”產品檢驗檢疫風險預警體系,加強部門協作,實現質量安全信息共享,共同應對重大突發安全事件。
(三)加快推進品種、技術創新與推廣。大力發展種源農業,推進“菜籃子”產品種子、種苗、種畜、種禽、種魚的研發、生產及經營一體化。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品種,引進推廣一批新品種。支持建設園藝產品集約化育苗場、畜禽水產原良種場和遺傳資源保種場,扶持建設以新品種繁育和工廠化育苗中心為主的種苗企業,推進種子種苗產業化發展、商品化開發。組織實施一批“菜籃子”產品重大科技專項,集成創新一批關鍵新技術、新模式,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的科技企業。加強“菜籃子”產品新品種、新技術綜合展示基地建設,圍繞生產關鍵環節,加強重大技術集成和推廣。加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應急體系,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預案,開展動物疫病監測與評估,強化應急物資儲備。健全村級防疫員隊伍,推進基層防疫體系建設。
(四)積極創新經營機制。針對不同“菜籃子”產品特點和不同區域情況,因地制宜推進土地集中型、合作經營型和統一服務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引導鼓勵帶動面廣、綜合實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菜籃子”產品規模化基地建設,扶持發展“菜籃子”產品專業合作組織,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生產、流通、加工、質量監管等基礎設施,提高“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組織化程度。建立健全“菜籃子”產品生產保險制度,擴大“菜籃子”產品保險覆蓋面,在有條件的地方實現全覆蓋。
四、強化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組織保障
(一)進一步強化“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各地要合理確定“菜籃子”產品生產用地保有數量、“菜籃子”重點產品自給率和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標,并作為“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的重要內容。將確保“菜籃子”產品質量、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產銷銜接順暢、市場主體行為規范、突發事件處置及時、風險控制迅速有力、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等納入各地“菜籃子”工程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引導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持續健康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各級政府要將“菜籃子”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落實國家各項補貼政策,健全完善農業補貼辦法,穩定“菜籃子”產品生產。對“菜籃子”產品初加工和流通企業,簡化增值稅抵扣手續,取消不合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對“菜籃子”產品出口,按照有關規定減免出入境檢驗檢疫費,繼續實行出口退稅政策。提高“菜籃子”產品生產用地征占補償水平,加強城市郊區現有菜地和養殖區域保護。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撲殺補貼政策,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漁政、漁港、漁船安全設施等建設投入。嚴格執行規模化畜禽水產養殖用地管理政策,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根據規劃使用本集體土地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應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優先保障供應,落實批發市場用地按工業用地政策對待。對批發市場、畜禽水產養殖用水用電價格,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政策。
(三)建立健全風險應對機制。建立“菜籃子”產品生產和供應平衡調節機制,用信息引導生產,避免總量供求失衡和價格大幅波動。出現局部供過于求時,支持批發市場、龍頭企業等入市收購,開展異地遠銷;局部供不應求時,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調動并促進生產恢復。各地應根據本地生產消費特點,完善地方“菜籃子”產品儲備體系,統籌產銷平衡,維護市場穩定。參照糧油等農作物政策性保險做法,加快建立“菜籃子”產品生產保險制度,擴大重要“菜籃子”產品保險在大中城市郊區和主產區的覆蓋面,在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實現全覆蓋。
(四)加強部門協調。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大中城市要加快制訂“菜籃子”建設發展規劃,并抓緊組織實施。省建立“菜籃子”工程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省發展改革、財政、農業、國土資源、環保、交通運輸、商務、衛生、工商、質監、海洋漁業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協調解決“菜籃子”工程建設中的重要事項,加強對各地的督導檢查,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