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社會主義
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的通知
蘇辦發〔2011〕17號 2011年5月11日
各市、縣(市、區)委,省委各部委,省各委辦廳局黨組(黨委),省各直屬單位黨委:
《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推進實施《法治江蘇建設綱要》,全面培育“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風尚,現就大力推進我省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提高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1.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相適應,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全體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有并遵循的心理意識與行為方式,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全體公民普遍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意識、自由平等意識、公平正義意識,養成崇尚法治權威、依法辦事的習慣,有助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實現,有助于誠信友愛氛圍的形成,有助于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社會的建立,有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關系的鞏固。
2.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迫切需要。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實現“文化”層面的法治與“制度”層面的法治之間的滲透融合對接,使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法規體系得到全體公民的普遍認同和遵守,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柱和強大的內在動力,既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深入推進法治江蘇建設的基礎性、先導性工作。
3.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發展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部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實現法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有利于夯實法治國家建設的文化支撐,有利于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利于創造具有濃郁江蘇特色、體現當代法治建設方向的社會主義文化。
4.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創新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現實需要。新形勢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切實把全面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更高的目標定位,在理念上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在內容上更加注重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傳播,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不同群體的需求,不斷增強針對性、提升有效性,真正使法治成為廣大公民的自覺意識和主動追求。
二、明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5.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科學規劃,整體推進,注重特色,開拓創新,有重點、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法治文化活動,為促進法治江蘇建設,全面落實“六個注重”,全力實施“八項工程”,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提供內在動力和精神支撐。
6. 主要目標
——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門、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大力推進法治文化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六進”活動,不斷拓展法治文化的覆蓋面,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
——著力建設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體系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相傳承,與法治江蘇建設進程相呼應,富有特色、覆蓋全省的知識普及、觀念引導、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體系。
——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設中的教育、熏陶、示范、引導作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辦事水平進一步提升,全體公民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從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高。
7. 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大局、統籌協調。把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治江蘇、文化江蘇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寓于法治建設各個環節,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中之重,植入各種文化表現形態,確保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深入持久地推進。
——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注重活動引領、項目推進。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干部、全體公務員的法制教育,進一步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進一步深化法治實踐,進一步豐富法治文化形式,幫助全體公民深切感悟法治的價值、意義、作用和公信力,自覺接受法治的熏陶。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服務。針對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民及農民工的不同法律需求,圍繞全社會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法律問題,大力實施“法治惠民”工程,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全體公民知法、用法、守法、護法。
——堅持法治特色、注重實效。善于發現和利用本地區、本部門的宣傳教育資源,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品牌。弘揚求真務實之風,力戒形式主義,進一步改進方式方法,著力提高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
——堅持繼承創新、與時俱進。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充分挖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成分,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法治建設的有益成果,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科學內涵,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和實踐創新。
三、拓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途徑
8. 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創新完善法治江蘇建設高層論壇舉辦機制,拓展法治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新途徑,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理論研究,組織引導理論界、實務界從不同角度,豐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內涵,探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途徑,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規律,改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傳播方式,力求把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要求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為全面提升我省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水平提供先進的堅實的理論支撐。
9.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按照主題鮮明、格調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特色、不同規模的法治場館、法治畫廊、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力爭在3年之內,使法治文化陣地覆蓋每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村(社區)。依托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體系。加強各類法治文化陣地的管理,切實發揮其應有功效。
10. 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產品創作。完善激勵機制,把法治題材納入文學藝術創作,舞臺藝術表演,電影、電視劇和動畫制作,以及報刊、圖書、音像電子與網絡出版計劃,著力打造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有機統一、深受群眾喜愛、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扶持、引導文化企事業單位開發推廣優秀法治影視戲曲作品,鼓勵、組織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法制文藝、法制故事、法制漫畫等作品,適時組織作品征集、評獎等主題活動,不斷增強法治文化作品的滲透力。
11.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積極組織不同層次的法治文化成果展,廣泛開展各個層面的“學法用法示范單位”、“法治人物”、“法治事件”、“法制好新聞”命名評選,以及法律知識競賽、學法用法演講、法制故事宣講、法制文藝匯演、法制電影巡映、法制書畫展覽、法制圖書閱讀等法治文化活動,扶持和鼓勵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團體、電影公司等文化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成果“六進”活動,豐富優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傳、展演和展示工作。結合五年普法規劃的實施,中期舉辦一次全省法治文藝調演,五年舉辦一次全省法治文化節,不斷擴大法治文化的引導力和影響面,實現法治文化建設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的良性互動。
12. 加大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力度。深入貫徹《關于加強新聞媒體公益法制宣傳工作的意見》(蘇司通〔2008〕134號)精神,努力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平臺,形成“輿論全覆蓋、媒體全聯動”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態勢,通過各種傳播途徑和手段,使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和要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注重以視覺文化和聽覺文化感染人、熏陶人、影響人,運用各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充分發揮優秀文藝作品和優質文化服務的重要作用,促進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情感認同和心理認同。
四、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13. 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省級法治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省法制宣傳協調指導辦公室為牽頭單位,省委宣傳部、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司法廳、省文化廳、省廣電局、省新聞出版局、省文聯、省社科聯等為成員單位。聯席會議負責全省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協調、指導工作,研究部署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事項。省轄市、縣(市、區)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強化考核措施,充分調動各有關單位參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14. 明確責任,形成整體合力。加強統籌,突出重點,督促有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形成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黨委宣傳部門、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牽頭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機制的建立健全;文化及新聞出版、廣電管理等部門牽頭負責法治文化作品的研發、推廣、傳播,以及各級各類法治文化設施建設的規劃、指導和完善;文聯、社科聯等組織牽頭負責法治文化理論研究、歷史文化發掘的組織工作。
15. 整合資源,完善隊伍網絡。依托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群藝館,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創作、文藝演出、故事宣講專(兼)職隊伍。以有文藝文學創作、書畫愛好專長的公民為骨干,建立基層業余法治文化作品的創作、演出隊伍,扶持民間藝人參與和開展適合基層的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鼓勵群眾自我組織、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活躍基層法治文化活動。
16. 強化保障,確保工作推進。健全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管理、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建立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自籌、社會各方面贊助的經費保障機制,結合城鄉環境改造、市政建設、新農村建設、基層文化建設,加大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培育和樹立法治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組織法治文化建設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把好方向、鼓勵探索,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積極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開展。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社會性、長期性、漸進性的戰略任務。各地各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真正把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