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亚洲免费电影毛片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女优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0項重點任務分解落實方案》和《省有關部門和單位2012年度支持蘇北發展的任務》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2-05-17 09:12 字體:[ ]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省蘇北工作
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0項重點任務分解落實方案》
和《省有關部門和單位2012年度支持蘇北發展
的任務》的通知
蘇辦發〔2012〕28號  2012年5月17日

 


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連云港、淮安、鹽城、鎮江、宿遷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所轄各縣(市、區)委、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根據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指示要求,為貫徹落實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在新的起點上邁出科學發展新步伐,進一步推動全省共同富裕和區域協調發展,激發蘇北地區創業創新創優熱情,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0項重點任務分解落實方案》和《省有關部門和單位2012年度支持蘇北發展的任務》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0項重點任務分解落實方案

  一、新一輪發展的總定位,就是到2015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為2020年全省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1)以縣為單位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標;(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東部沿海省份平均水平;(3)人均年純收入40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省扶貧辦,蘇北五市政府。
  二、著力推進“六大行動”,突出抓好“五個一批”,將其與省委、省政府實施“八項工程”的部署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實化、細化、具體化。
  “六大行動”:
  1.新型工業化提速行動。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環保廳,蘇北五市政府等。
  2.農業現代化推進行動。責任單位:省農委、省水利廳、省農業資源開發局,蘇北五市政府等。
  3.城鄉發展一體化行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委農工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委,蘇北五市政府等。
  4.南北合作共建行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蘇南五市政府、蘇北五市政府等。
  5.民生幸福工程推進行動。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廳、省文化廳,蘇北五市政府等。
  6.新一輪扶貧開發行動。責任單位: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蘇北五市政府等。
  “五個一批”:
  1.落實一批政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
  2.推進一批項目。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蘇北五市政府、蘇南五市政府等。
  3.抓好一批試點。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金融辦,蘇北五市政府等。
  4.集聚一批人才。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蘇北五市政府、蘇南五市政府等。
  5.建設一批平臺。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蘇北五市政府等。
  三、切實加強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區域性特色產業基地。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蘇北五市政府。
  四、堅持引進外資與引進內資相結合、引進先進制造業與引進現代服務業相結合、引進資本與引進智力相結合,以招商選資、招才引智水平的提升,促進產業發展、工業化水平的提升。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蘇北五市政府。
  五、實現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和技術水平。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時,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爭取在這一指標上盡快有一個大的突破。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蘇北五市政府。
  六、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決防止高污染的產業項目向蘇北地區轉移,絕不以破壞生態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蘇北五市政府。
  七、加大黃河故道等區域的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從整體上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著力培育和壯大一批現代農業基地,打造特色優勢品牌。
  責任單位:省農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資源開發局,蘇北五市政府。
  八、在做大中心城市的同時,更加突出縣域城鎮體系建設。縣城建設要進一步明確定位、完善功能,加快向中等城市發展,努力在蘇北形成幾個像沭陽那樣具有一定規模和輻射帶動力的“明星縣城”。重點中心鎮建設要科學布局、強化特色,有條件的要加快向小城市發展。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蘇北五市政府。
  九、積極推進南北合作共建,更加注重用市場手段調動各方面特別是蘇南的積極性,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鼓勵蘇南支持蘇北振興的激勵政策,努力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大力拓寬南北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推動南北合作由工業為主向一二三產業拓展,由產業合作為主向科技、金融合作拓展,由經濟領域為主向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拓展。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金融辦,蘇南五市政府、蘇北五市政府。
  十、加大扶貧工作推進力度,細化目標任務分解,確保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完善“五方掛鉤”幫扶機制。掛鉤的后方單位要具體聯系到經濟薄弱村,幫扶措施要落實到每個貧困戶,脫貧責任要明確到相關責任人,努力提高新一輪扶貧開發的實際效果。
  責任單位: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蘇北五市政府。

 

省有關部門和單位2012年度支持蘇北發展的任務


  省委組織部:
  1.繼續組織實施蘇北發展急需人才引進計劃,專項為蘇北各地引進500名左右碩士畢業生或“985”高校本科畢業生到企業創新創業,落實省級資助專項資金2200萬元。
  2.做好大學生村官選派工作,加大省選聘計劃向蘇北地區的傾斜力度,力爭選聘人數不低于全省總數的60%。
  3.組織實施2012年度“創新團隊計劃”、“雙創計劃”、“企業博士集聚計劃”,采取有效舉措,向蘇北和沿海地區傾斜,力爭為蘇北地區引進3個以上創新團隊。“雙創計劃”和“企業博士集聚計劃”資助對象中,蘇北地區不低于全省總數的25%。
  4.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舉辦高層次研修班。全年力爭為蘇北地區培訓科技型企業家300人次。
  5.舉辦1期宿遷市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培訓50名左右優秀后備干部。支持宿遷“雙百工程”,組織50名省內高級專家赴宿遷與50個成長型科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組織50名省內各領域知名專家與宿遷拔尖人才開展結對培養。
  6.加強蘇北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第三批村綜合服務中心改擴建工作,力爭2012年底前蘇北各地村綜合服務中心全部達標,形成覆蓋城鄉的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網絡。
  省委宣傳部:
  1.組織協調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蘇北發展的重要會議和重大戰略部署,宣傳蘇北各地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的重大舉措,以及蘇北全面小康建設的成就和經驗做法。
  2.舉行年度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確保省市有關方面捐贈款物不低于800萬元;投入專項資金支持蘇北五市文化建設(每個市不少于100萬元);大力宣揚蘇北地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
  3.在蘇北23個縣(市)全部建成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并向有條件的市轄區延伸;推進蘇北鄉村學校少年宮、校外教育輔導站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陣地建設;進一步打造睢寧兒童畫、東海少兒版畫、宿遷少兒京劇等文化活動品牌。
  省扶貧辦:
  1.會同省有關部門開展拉網式調查統計,對人均年純收入40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鎖定新一輪幫扶對象。
  2.開展脫貧攻堅和低收入農戶增收政策與實踐創新獎評選活動,推動幫扶工作思路和舉措創新。
  3.做好新一屆12支省委幫扶工作隊組建和業務培訓工作,對各地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加強指導、推動和督促。
  4.會同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具體的集中連片幫扶規劃,繼續將蘇北12個縣(區)作為幫扶重點,對宿遷市西南崗、成子湖地區,連云港市石梁河庫區,淮安市劉老莊,淮安市和鹽城市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徐州市黃墩湖滯洪區等片區實行連片開發。
  5.圍繞幫扶思路和政策措施以及幫扶資金投入等專題,加強對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調研,提出對策建議。
  6.強化扶貧資金管理,加強扶貧資金審計監督。
  省發展改革委:
  1.認真貫徹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相關政策措施。省級現代服務業專項引導資金實行分區域項目準入門檻,確保投向蘇北的比例不少于全省的30%。組織舉辦第六屆蘇北地區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活動。
  2.貫徹落實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示范區建設。起草關于支持徐州市賈汪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的意見。啟動東臺百萬畝灘涂圍墾開發利用規劃戰略性研究工作。牽頭組織制訂江蘇省新能源產業發展推進方案。
  3.推進蘇北重大項目建設,爭取省重大項目年度投資增長18%左右。爭取蘇北公檢法設施、城市建設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資金支持。落實蘇北五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預算內投資及省有關資金計劃5000萬元以上。
  4.會同省有關部門申報農村飲水安全、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等工程項目,爭取國家投資;申報農村沼氣、生豬和奶牛標準養殖場等工程項目補助資金;向國家爭取沿海、長江防護林以及林業危舊房改造等工程項目補助資金。
  5.加大蘇北教育、衛生、文化、旅游、養老等項目建設力度,爭取中央專項資金、省級預算內資金支持,資金額度力爭達到全省投入總數的50%以上。支持蘇北地區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省高校招生計劃向蘇北傾斜。
  6.推進鹽城濕地保護利用亞行貸款3690萬美元項目全面實施。協助推進鹽城市城南醫院、鹽城第五人民醫院利用國外貸款項目工作。爭取將淮安主城區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納入國家借用外國政府貸款備選項目規劃。
  7.爭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蘇北發展。對蘇北地區符合申報要求的節約能源、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污染防治等項目,努力爭取15-20個項目、1-1.5億元資金。組織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邳州市再生鉛產業集聚區建設。
  8.爭取國家分配糧食、棉花進口配額向蘇北企業傾斜。爭取中央投資支持蘇北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糧食現代物流及倉儲設施建設。
  9.會同省有關部門,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及農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推進鹽城、連云港兩市沿海灘涂圍墾及開發利用項目建設。
  10.力爭建成宿新高速公路和推進臨海高等級公路等工程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阜建高速公路等工程項目,完成蘇北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年度計劃任務。加快推進宿淮鐵路、海(安)洋(口)鐵路、豐沛鐵路建設,力爭連鹽鐵路具備開工條件,推進鄭徐客專、青連鐵路及連淮揚鎮鐵路、徐宿淮鹽鐵路前期工作。
  11.建成鹽城港濱海港區進港航道、大豐港區通用碼頭工程等項目;建設連云港港航道一期工程、贛榆港區防波堤和航道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連云港港防波堤工程、徐圩港區碼頭工程、贛榆港區一期工程等項目。完成鹽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設湖西航道一期、東臺至長江段等航道整治工程。推進徐州觀音機場、鹽城南洋機場擴建和連云港機場搬遷等工作。
  12.建成陳家港、新海等“上大壓小”項目,推進大屯熱電聯產“上大壓小”等項目前期工作。核準并開工建設田灣核電擴建機組工程。在徐州、濱海、大豐規劃建設煤炭儲備基地,推進所屬煤炭專業碼頭項目前期工作。完成徐州萬寨港煤炭專業堆場改造項目建設和驗收。
  13.完成龍源如東、國華東臺、龍源大豐等陸上風電項目建設并投運。抓好龍源大豐、國網東臺等4個海上特許權項目,經國家核準后開工;力爭龍源盱眙、協合泗洪兩個低風速示范項目通過核準,開工建設及部分建成投運。
  14.推進列入國家“金太陽”工程示范項目的宿遷開發區光伏集中示范區建設。推進漢能邳州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開工建設,做好光大沭陽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東臺、泗陽綠色能源示范縣部分項目開工建設。
  15.完成國信淮安熱電聯產輸氣管道建設和運行;建設宿遷境內運河主航道段及主要水域船用LNG加氣站及加油站項目;加快建設中石油淮安劉莊、趙集地下儲氣庫;推進徐州至沛縣、豐縣、睢寧等地天然氣管道建設前期工作;推進中石化連云港LNG、中海油濱海LNG及配套項目前期工作。
  16.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促進蘇北產業升級。推進連云港煉化一體化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組織實施重大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省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向蘇北傾斜。
  17.組織服務業招商推介活動,爭取全年蘇北地區服務業實現招商引資50億元、納入省級服務業重點項目超過45個,力爭投入國家和省級服務業扶持資金8000萬元以上。
  18.做好南北共建園區的審核批復工作。會同省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共建園區年度考核評價工作。跟蹤連云港高新區、徐州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的進展情況。做好第十六屆“西洽會”相關工作。
  19.拓寬蘇北地區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協助、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首發上市或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推進蘇北地區創業投資加快發展。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1.發揮省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引導資金作用,加大對蘇北企業技術改造、節能和循環經濟、軟件產業發展、物聯網、首臺套重大裝備、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重大產業轉移項目落戶蘇北,省級工業、現代服務業專項引導資金實行分區域項目準入門檻,確保投向蘇北的比例不低于全省總投入的30%。
  2.加快推進蘇北地區列入省“百項千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建設;支持蘇北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新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家;做好蘇北淘汰落后產能和關閉落后小企業工作。
  3.幫助奧新新能源汽車公司完成新能源專用車的準入評審;督促江蘇九州車業加快整改步伐,盡快進入國家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目錄;繼續支持徐工集團整合資源,加快發展重卡及專用車產品。
  4.貫徹落實省政府有關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支持蘇北企業兼并重組;繼續實施大企業(集團)培育計劃,力爭出臺宿遷市培育大企業(集團)工作實施意見。
  5.輔導和支持蘇北軟件企業通過“雙軟”等資質認定,新增認定軟件企業40家;推進省級區域“兩化融合”示范載體建設和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爭取蘇北新增3家以上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區或試驗區,培育1家以上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示范點。
  6.發揮駐外機構資源作用,結合蘇北地區發展目標要求,編制2012年《江蘇經信合作指南》和《重點產業鏈招商選資項目》,繼續為蘇北地區擴大利用外資搭建推介平臺。
  7.安排用于支持蘇北五市產業集聚區建設項目的扶持資金額度不低于全省總量的40%;組織、資助500家以上中小企業參加國內外經貿交流活動;進一步提高融資性擔保行業運行質量,在保責任余額同比增長10%以上。
  8.積極推動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省重點產業鏈基地型企業建設,在蘇北地區命名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不少于4家、江蘇省特色產業基地不少于3家;培育2家以上四星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
  9.指導蘇北五市開展政府信息系統安全檢查、工控系統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幫助蘇北五市重要部門網站開展外部安全測試,支持蘇北五市開展信息安全宣傳培訓。
  10.指導幫助蘇北地區開展“兩化融合”、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提升、中高級職業經理人任職資格、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企業領軍人才、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培訓工作。
  11.加大對新長線蘇北段鐵路地方道口安全監護工作的支持力度,幫助實施道口改造,落實日常監護經費,用于監護人員的補助費用不低于去年水平。
  12.推進沛城煤礦等有條件的礦井進行改擴建和技術改造,組織實施煤炭產業升級改造項目和煤礦安全改造項目,推進煤礦企業發展相關產業。
  省教育廳:
  1.進一步提高蘇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生均校舍維修改造撥款標準達到每生每年小學150元、初中200元。
  2.完善義務教育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補助標準提高至每生每年小學1000元、初中1250元,蘇北資助面達到10%。完善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制度,落實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對高中殘疾學生實施免費教育。
  3.指導、督促蘇北市、縣化解高中階段教育債務,制訂普通高中生均財政撥款標準。
  4.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深入實施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和學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支持經濟薄弱地區新建和改擴建農村幼兒園。檢查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落實情況。
  5.組織千所義務教育階段優質學校與蘇北農村薄弱學校實行“校對校”結對幫扶、對口支教,落實并下達工程專項經費4000萬元。重點加強蘇北農村鄉鎮薄弱初中建設。
  6.繼續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培訓工程,培訓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教師、校長6萬人。全年省級培訓農村教師數量占中小學教師培訓總量的50%以上。
  7.繼續實施萬名大學畢業生支援農村教育工程,選派大學畢業生赴農村學校任教。對2008-2011年選派的四屆大學畢業生進行考核并下達獎勵經費。
  8.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蘇北五市分別完成5萬人次和20萬人次的培訓任務。建設3個高水平農科教結合富民示范基地。實施中青年農民學歷技能雙提升計劃,蘇北五市完成5000人招生任務。
  9.支持蘇北高校建成若干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財政支持每個示范中心建設經費50-200萬元。支持蘇北地區高職院校建設若干省級實訓基地,省財政資助每個示范中心建設經費300-400萬元。
  10.優化蘇北高等教育專業結構,支持蘇北地區高校增設本科專業10個以上。支持蘇北高職院校建設一批國家高職重點建設專業,每個重點建設專業資助200萬元。支持蘇北高校建設一批省重點專業群,每個專業群資助40萬元。
  11.支持蘇北高校13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及10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在蘇北有關高校批準立項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支持蘇北高校申報省部級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創新團隊及人才計劃。
  12.繼續支持蘇北地區高職院校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建設,對已立項建設的9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進一步加強指導和支持,組織對建設期滿的開發中心進行驗收。
  13.積極支持江蘇師范大學科技園申請國家大學科技園。加強4個省級以上大學科技園的建設,會同省科技廳對達到省級大學科技園認定基本條件的科技園組織驗收。
  14.加大對蘇北高校科技項目支持力度,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礎研究項目(含重大項目)及科研成果產業化推進項目向蘇北傾斜,積極組織高校科技成果向蘇北實施轉化。
  15.組織高校展團參加省政府主辦的第六屆蘇北投資貿易洽談會,促進校地、校企“產學研”緊密合作。
  省科技廳:
  1.貫徹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逐步提高省級各類科技計劃投向蘇北資金的比例。組織實施蘇北科技發展專項計劃130項以上。
  2.鼓勵蘇北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推進科技創業園、科技產業園以及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力爭蘇北地區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省比重超過12%。培育蘇北農業科技特色產業40個以上,培育產業典型3-5個。
  3.加強創新載體建設,新建區域公共服務平臺2-3個;支持骨干科技服務機構形成特色業務5-10項;依托高新技術企業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家左右;在蘇北五市各打造農業科技園1-2家、農業科技型企業3-5家。
  4.引導省內外高校院所與蘇北地方共建“產學研”聯合創新研發服務機構10家左右,支持高校院所面向蘇北企業開展前瞻性研究項目50項左右,引導高校院所與蘇北地區企業建立“校企聯盟”2000個。舉辦“中國江蘇第三屆國際產學研合作論壇暨技術轉移大會”,爭取對接成功10-20項。
  5.開展“送科技下鄉、促農民增收”活動,建設完善科技服務超市分店和便利店50-60家,開展“科技服務超市萬村行”專場服務活動5-8場;選派各類科技特派員3000人,建設完善科技特派員工作站50-60家,依托科技特派員組織經濟薄弱村實施科技幫扶“短平快”項目30-35項。
  省民政廳:
  1.加大對蘇北地區救助資金支持力度,力爭城市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級調劑資金的70%以上、農村敬老院建設“關愛工程”省級補助資金的60%以上、城鄉醫療救助省級補助資金的65%以上用于蘇北地區。
  2.根據受災實際情況將救災經費向蘇北地區適當傾斜;繼續加大對蘇北地區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和“江蘇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指導力度,力爭創建質量有所提高。
  3.加大對蘇北地區專項資金扶持力度,確保51%以上的優撫專項經費用于蘇北。相關民政業務專項資金重點向蘇北傾斜。
  省財政廳:
  1.認真落實《關于調整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通知》(蘇發〔2008〕15號)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蘇北地區加快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以及經濟薄弱地區新增收入省集中全返獎勵、重點開發區平臺建設獎勵、全面小康推進獎勵等政策。
  2.貫徹落實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加大共建園區年度考核評價獎勵力度,將獎勵范圍由原來的前10名擴大到參加考核評價園區排名的前二分之一,繼續執行獎勵500萬元的政策。蘇北地區承擔的3.75%的出口退稅額再由省財政承擔1.75%(僅限蘇北當地出口貨源)。
  3.支持蘇北沿海地區開發開放,安排鐵路建設10億元、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6億元、徐圩防波堤5億元、臨海高等級公路3億元、通榆河南段7億元、鹽河航道整治工程4億元等沿海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經費。
  4.支持徐州老工業基地振興,落實省對徐州經濟開發區和徐州工業園區收入返還等扶持政策。支持淮安市產業發展、縣域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民生事業發展。認真落實省對宿遷市的扶持政策。
  5.繼續實施財力性轉移支付,增強蘇北縣鄉基本支出保障能力。安排均衡性轉移支付35.7億元,安排調整工資轉移支付31.2億元,安排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30.9億元,逐步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縣級財力保障水平。
  6.安排農業三項工程資金3.7億元、高效設施農業資金16億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資金2.3億元、合作組織資金2.3億元、農村橋梁建設資金5.1億元、農機具補貼資金9.5億元,上述資金中下達市縣的50%以上用于蘇北地區。
  7.安排國家和省級資金9億元支持國家立項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安排1.2億元支持黃河故道地區農業綜合開發,安排0.8億元支持沿海灘涂開發,安排0.7億元支持丘陵山區開發,安排0.35億元支持采煤塌陷地治理,以上資金投入均重點用于蘇北地區。
  8.安排用于蘇北地區水稻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資金25億元左右,占全省投入的55%以上;安排農村河道疏浚整治資金5.3億元、農村清潔能源資金2.2億元、農村改廁資金3.1億元,重點用于蘇北地區。
  9.安排11億元用于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2億元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重點用于蘇北地區。安排2億元用于補助并獎勵計劃生育家庭等;安排1.2億元支持廉租住房建設,全部用于蘇北地區。
  10.安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30億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金9億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補助資金24億元,重點用于支持蘇北地區醫療、養老保險體系建設。
  11.安排蘇北地區“一事一議”獎補資金6億元,加快促進形成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新機制。
  12.安排2億元資金,支持蘇北等地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繼續補助蘇北地區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繼續發放普通高中政府助學金,繼續發放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安排蘇北發展急需人才引進資金0.1億元。
  13.安排0.9億元資金,支持全省第二批2216個經濟薄弱地區行政村新建綜合服務中心;安排1.1億元資金,支持蘇北地區農村文化“三送”、“農家書屋”建設等文化工程。
  14.安排脫貧攻堅獎補資金9億元,用于蘇北地區脫貧攻堅工程啟動和考核獎勵;對符合條件的貧困農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省財政給予貼息和獎勵;安排獎補資金3.2億元,繼續支持蘇北1452個經濟薄弱村化解債務。
  15.安排8.5億元政法補助專款投向蘇北,努力改善蘇北地區政法單位的辦公條件,提高技術裝備和辦案水平。
  16.安排1000萬元“以獎代補”獎勵資金,用于扶貧重點縣(區)產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事業發展。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指導蘇北地區加快推進城鄉就業一體化,力爭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9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6萬人,規劃區內登記失業的被征地農民就業率達到75%以上。
  2.加大對蘇北地區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獲證獎補、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調劑金支持力度,提高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財政補助標準,繼續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給予調劑補助。
  3.加大蘇北地區人才培訓力度,舉辦專業技術人員高研班5個,實施出國(境)培訓項目4個,選派人才出國(境)培訓100人次,全年培養高技能人才4.62萬名。
  4.組織實施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30個,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項目重點向蘇北傾斜,為蘇北地區輸送400名“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支持宿遷市實施“雙百工程”。
  5.指導和推進蘇北地區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搭建高層次人才引進平臺,加強省級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優先支持開展大型人才交流活動。
  6.指導蘇北地區建設標準化人事考試基地,重點建設2個省級和一批市、縣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為蘇北地區培訓50名人力資源服務業高端人才。
  7.支持蘇北地區建設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支持蘇北地區加強基層就業社保平臺建設,確保今年配備專職人員的村級平臺建成率達100%。
  省國土資源廳:
  1.加大對蘇北地區用地計劃支持力度。支持蘇北地區重大項目用地指標“點供”和南北共建開發區建設,“點供”計劃對蘇北傾斜。繼續做好蘇北地區交通、水利、新能源等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用地報批工作。
  2.支持蘇北實施農村土地整治工程。加大對蘇北地區國家和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安排傾斜力度,加快蘇北地區部省合作整體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項目建設,改善項目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活環境。
  3.進一步加強蘇北地區地質勘查工作。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優先安排蘇北地區,重點用于地質找礦。發揮國有地質勘查隊伍的專業技術優勢,支持蘇北地區打井找水,改善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條件。加強丘陵高崗地區的打井抗旱工作,支持蘇北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建設。
  4.認真落實土地相關費用減免返還政策。對蘇北地區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省集中部分全額返還,按規定用途安排使用。會同省財政部門對蘇北地區相關的農業重點開發建設資金,繼續執行先繳后返政策。
  5.加大綜合地質調查工作力度。認真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為沿海地區重大項目與工程選址、建港地質條件適應性論證、灘涂資源開發、海岸帶地質環境災害預防與監控等工作提供地質技術支撐。
  省環保廳:
  1.對蘇北地區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重大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優先核定排污總量指標,暢通環評審批“綠色通道”。
  2.積極配合開展南北共建園區審核工作,參與考核評價,推動共建園區健康發展。組織做好蘇北地區擬上市企業環保核查工作,開展集中培訓輔導,在確保核查質量的前提下,縮短辦理時限,加快核查工作進度。
  3.指導蘇北地區有關市、縣開展國家生態縣、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良好生態創建活動,支持蘇北地區符合條件的省級工業園創建生態工業園。
  4.安排國家和省級環保專項資金3億元支持蘇北地區主要污染物減排、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防治、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環保重點工程項目。
  5.落實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專項資金7380萬美元,推進鹽城珍禽濕地、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及科研能力建設。
  6.積極幫助蘇北地區爭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國家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等環保專項資金。舉辦蘇北地區環保專項資金管理培訓班,提高資金使用管理水平。
  7.籌措資金2500萬元用于建設、改造35個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加強對蘇北地區環境質量的監控。
  8.指導新沂、邳州等9個縣(市)開展小康環保達標行動。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1.支持蘇北完善和優化城鄉規劃體系。優化蘇北城鎮空間布局,推動蘇北城市化快速發展。加快培育沿海和沿東隴海城鎮軸中心城市,培育壯大一批新興城鎮,積極推進淮海經濟區城市發展。
  2.積極做好蘇北地區各類開發區及南北掛鉤共建蘇北開發區的規劃審核和管理指導工作,依據城市總體規劃落實各類園區選址。
  3.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省級引導資金對蘇北地區的支持力度。新增區域供水通水鄉鎮35個,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20萬立方米/日,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1000噸/日。
  4.支持60個鄉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建設,支持蘇北地區20%的村莊完成環境整治任務。
  5.做好蘇北地區保障房建設工作,國家和省住房保障資金向蘇北地區傾斜。確保完成省下達的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含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以及各類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發放任務。
  6.制訂蘇北城市建筑節能工作指標,對蘇北城市節能工作進行考核評比;加大對蘇北五市施工圖審查人員的培訓力度;扶持蘇北申報國家級、省級建筑節能等項目,在項目立項階段盡力給予支持。
  7.加快蘇北地區建筑業轉型升級步伐,確保建筑業產值同比增長20%以上,積極支持徐州、鹽城兩市建筑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淮安市建筑業總產值超過800億元,連云港、宿遷市建筑業總產值超過500億元。
  省交通運輸廳:
  1.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體系,全年蘇北地區交通建設計劃完成投資155億元。
  2.加快宿遷至新沂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投資6.5億元,力爭建成通車;加快建設連云港港北疏港高速公路,完成投資1億元;開工建設阜寧至建湖高速公路,完成投資4億元;開工建設金湖至馬壩高速公路,完成投資5.5億元;力爭開工建設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
  3.加快臨海高等級公路建設,開工建設灌河大橋,完成投資33億元;加快與港口銜接的310國道、226省道、242省道等干線公路和路網連接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5億元。
  4.加快以連云港港為龍頭的港口建設。加快建設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年度計劃投資10億元,建成連云港區25萬噸級航道和徐圩港區外段10萬噸級航道。加快推進贛榆港、鹽城港大豐港和濱海港等港區建設。
  5.加快鹽河、連申線東臺至長江段和劉大線航道整治等內河疏港航道工程建設,分別完成投資10億元、2億元和1.5億元;續建湖西航道一期工程(藺家壩-房村段),計劃完成投資1.5億元;建成湖西航道一期工程(魏莊-藺家壩段),完成投資7000萬元。
  6.建設宿淮鐵路和豐沛鐵路,分別完成投資7.6億元、3.7億元;新開工鄭徐客運專線江蘇段,計劃完成投資15億元;力爭開工建設連鹽鐵路,計劃完成投資3億元;加快推進青連鐵路前期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
  7.開工建設徐州觀音機場二期工程,完成投資4100萬元。
  8.推進蘇北地區公交優先戰略,加快推進綜合客運樞紐、換乘中心和公交體系建設;加快鎮村公交發展,做好農村公路改造工作;加大交通扶貧和對口支援力度,改善貧困地區出行條件;認真辦好撤渡建橋和危橋改造等民生工程。
  省農委:
  1.貫徹落實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安排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和省級涉農專項資金用于蘇北地區的比例不低于55%。
  2.國家現代農業發展專項、千億斤糧食增產能力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糧食高產增效創建等部省重點項目資金50%以上用于蘇北地區。按照核定到戶的補貼面積對種糧農民繼續實施糧食直補(20元/畝)和農資綜合補貼(81.5元/畝)。安排種植業良種和畜牧業良種補貼資金的50%以上用于蘇北地區。
  3.加強蘇北地區病蟲害防治專業隊伍建設,幫助開展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業務技術培訓;免費為蘇北地區350萬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技術服務。安排重大病蟲害防治和耕地質量建設資金50%以上用于蘇北地區。
  4.安排省級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疫苗補貼、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注射勞務費補貼、畜禽標識補貼資金50%以上用于蘇北地區。安排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養殖業良種工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等部省項目資金50%以上用于蘇北地區。
  5.加大蘇北林業建設投入,在國債防護林、綠色江蘇專項及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態示范項目資金安排上重點向蘇北地區傾斜,爭取安排蘇北五市資金占全省該類資金投入總額的50%以上。
  6.安排農業“三新”工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農村人才工程項目經費50%以上用于蘇北地區。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0萬人、職業農民培訓5萬人、農民創業培訓2.5萬人,確保占全省培訓計劃的50%。
  7.安排農村沼氣工程項目、農村清潔能源項目、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繼續向蘇北地區傾斜,項目經費50%以上用于蘇北;建設農村戶用沼氣2.7萬處、大中型沼氣工程300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15處,確保蘇北秸稈利用率在75%以上。
  8.省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蘇北地區。在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龍頭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示范基地、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和農業部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申報等工作上,向蘇北地區傾斜。
  9.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地建設資金50%以上用于扶持蘇北地區,實現蘇北地區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全覆蓋。安排農業信息全覆蓋工程項目資金50%以上用于蘇北地區,扶持開展農產品網上營銷和農業信息技術應用。
  10.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項資金向蘇北傾斜,爭取農業部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扶持項目,計劃安排50%以上的項目到蘇北地區。
  省水利廳:
  1.大力支持蘇北地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年計劃安排蘇北五市水利建設投資95.6億元。其中重點工程投資62.4億元、農村水利投資33.2億元。
  2.安排新一輪治淮工程投資計劃19.8億元。全面加快淮河入江水道整治、重點平原洼地治理,開工建設洪澤湖大堤加固、分淮入沂整治、新汴河治理等工程,提高淮河流域防洪除澇標準。
  3.安排南水北調工程投資計劃20億元。全面完成運河線調水工程及駱南中運河、洪澤湖抬高蓄水位等工程;基本建成運西線五級泵站及輸水河道;建設東線管理設施、調度運行系統等專項工程。
  4.安排農村水利工程投資計劃33.19億元。其中大型灌區計劃投資7.69億元,農村飲水安全計劃投資7.5億元,農村河道整治計劃投資8億元,小型農田水利計劃投資10億元。
  5.制定下發推進水資源管理基本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和指標體系。對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市(縣)進行總結表彰。指導蘇北各地制訂主要河湖2012年度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加快蘇北地區水資源管理示范縣建設。
  6.按照省《關于加強鄉鎮水利(務)站建設的意見》(蘇政辦發〔2012〕9號),加強蘇北地區鄉鎮水利(務)站建設,提升基層水利服務能力。
  省商務廳:
  1.貫徹落實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省級商務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實行分區域項目準入門檻,確保投向蘇北的比例不少于全省的30%。
  2.支持蘇北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在廣交會、華交會等國內重點展會和國際知名博覽會的展位安排上予以傾斜。利用駐海外機構,為蘇北地區招商引資、貿易促進等提供服務。支持蘇北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
  3.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南北掛鉤共建蘇北開發區建設。落實產業發展規劃和區域發展戰略,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發展質量和規模。指導蘇北地區加大對機電產品出口基地、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的培育力度,提高產業集聚度。
  4.鼓勵蘇北地區企業自主創新,加快品牌建設。推動蘇北地區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國際化。鼓勵蘇北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裝備。推動蘇北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設,推動骨干企業開展境外商標注冊,幫助培育經營主體。
  5.深入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活動,支持新建改建一批農家店和面向農村市場的配送中心。支持蘇北有條件的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
  6.用足用好國家扶持文化出口資金、技術進出口貼息資金和省開拓國際市場扶持政策,助力蘇北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推動蘇北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7.選擇一批符合條件且守信譽、有實力的企業賦予其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經營權,幫助蘇北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和對外勞務合作企業開展業務。深入農民工集中的蘇北重點勞務縣(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認真宣講各項政策措施。
  8.支持蘇北地區建立國際商務人才培訓平臺,支持蘇北地區加大高級國際商務師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江蘇省國際商務人才培訓服務平臺培訓計劃向蘇北地區傾斜。
  9.充分利用蘇新、蘇臺合作平臺,積極推動蘇北各市與新加坡、臺灣加強全面合作,推動更多客商到蘇北地區投資考察。邀請國(境)外駐寧經貿代表機構參加第六屆蘇北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各項省內經貿促進活動。
  10.推進連云港國際商務中心城市建設,支持降低物流運營成本,協助舉辦第十二屆“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支持淮安、徐州兩市申報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支持淮安、宿遷等市商務部門選派干部到省廳掛職,有計劃地選派年輕干部到淮安、宿遷等市掛職學習。
  省衛生廳:
  1.加大對蘇北地區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補助資金及農民個人繳費達到省定標準的,省給予人均不低于120元的專項補助。擴大農村重大疾病救治病種范圍,確保符合條件的救治對象100%納入重大疾病救治范圍。
  2.加大蘇北地區農村改廁工作力度,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防病能力。年內幫助蘇北地區43.3萬農戶將不衛生戶廁改造為無害化衛生戶廁,省按每戶不低于400元的標準給予專項補助。
  3.進一步完善蘇北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鄉鎮衛生院房屋標準化建設、醫用設備標準化裝備配備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按標準給予專項補助。
  4.加大對蘇北地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力度,對績效考核合格地區及時足額給予補助。
  5.通過培訓、定向免費培養等方式,加大蘇北地區基層衛生人員培養和引進力度,省按標準給予專項補助。
  省人口計生委:
  1.推進蘇北地區依法行政工作。在蘇北80%的縣(市、區)開展誠信計生工作;開展依法行政示范鄉鎮、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居委會)和陽光計生示范單位評選表彰活動。
  2.繼續支持蘇北地區落實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制度,補助蘇北地區獎勵扶助經費1.7億元,占省級獎勵扶助經費的61.1%,預計惠及蘇北地區計劃生育群眾23.8萬人。
  3.推進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工作。在蘇北地區新增21個國家和省級項目縣,計劃投入經費1240萬元,為試點縣提供生化分析儀、酶標儀等設備;為12.3萬名新婚、待孕群眾提供19項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
  4.推進世代服務機構向“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中心”轉型。將5個縣級、30個鄉鎮級世代服務機構建成國家和省級優質服務示范站。實施家庭健康促進工程,建立4個省級人口文化園示范基地,8個省級老年健康示范基地。
  5.推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將蘇北五市納入省級試點,重點加強流出人口的服務管理。制定下發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體系,開展達標創建活動。
  6.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的綜合治理工作。加強對重點管理縣的督查。召開全省集中整治“兩非”專項行動推進會,嚴肅查處和公開曝光典型案件。鞏固“蘇、魯、豫、皖”省際協作機制,加強省內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雙向考核。
  7.加大對蘇北地區經費支持力度。全年預計支持經費2.2億元,同比增加15%。其中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扶特扶經費1.7億元,計劃生育避孕節育免費技術服務補助經費3100萬元,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經費1200萬元,補助計劃生育人員培訓費及信息化建設經費500萬元。
  省審計廳:
  1.開展蘇北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組織蘇北五市及所轄縣(市、區)審計機關,對2006年以來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情況進行專項審計調查。
  2.開展蘇北水利建設資金專項審計調查。組織蘇北五市對2011年度水利重點工程投資計劃執行、資金管理使用等情況進行專項審計調查。
  3.組織進行連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項目竣工決算審計。為保證連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組織對該項目進行竣工決算審計。
  4.組織進行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工程跟蹤審計。促進建設單位建章立制,強化內控制度,提高投資效益,節約建設資金,加強廉政建設,組織實施工程跟蹤審計。
  5.組織進行世行貸款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項目審計。組織徐州、淮安等市對世行貸款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項目進行為期5年的跟蹤審計。
  省外辦:
  1.充分利用外事資源優勢,對蘇北地區對外交往給予支持。組織知名跨國企業、商務機構代表、港澳地區企業赴蘇北五市考察交流;借助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韓建交20周年紀念活動,開展相關推介活動;利用江蘇新興產業推介會等大型活動為蘇北地區招商選資牽線搭橋。
  2.利用各種渠道宣傳蘇北、推介蘇北,做好第六屆蘇北地區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外賓邀請與接待工作,積極邀請境外主流媒體、友好團體赴蘇北地區考察。
  3.指導蘇北五市開展友城工作,推動蘇北五市與歐非、美大地區國家的友城交往,協助蘇北五市在環保、農業科技等領域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友城國家開展交流合作。
  4.組織邀請外國專家、教師到當地提供指導幫助,在選派研修生、人才培養與交流方面給予扶持,為蘇北五市招錄外語人才與翻譯提供幫助。
  省國資委:
  1.推進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按序時進度完成宿新高速公路、阜寧至建湖高速公路、臨海高等級公路、連鹽鐵路、鄭徐客運專線投資任務,年度計劃總投資30億元以上。
  2.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項目建設,完成江蘇境內工程,年度計劃總投資15億元以上。
  3.推進沿海灘涂匡圍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東臺條子泥匡圍Ⅰ期工程,年度計劃總投資4.5億元。
  4.推進產業轉移項目建設,實施10個以上工業、服務業合作項目。
  5.推進民生項目建設,完成工礦棚戶區保障房建設40萬平方米、新開工墾區危房改造1500套。
  省地稅局:
  1.貫徹落實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對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落戶蘇北的,在有效期內給予確認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落實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落實鼓勵就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的政策。
  2.著力做好經濟稅收分析、政策效應分析,促進稅收持續穩定增長,為蘇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財力支撐。
  3.加大扶貧幫扶力度。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制訂相關幫扶計劃,促進各項工作有力開展。
  省工商局:
  1.進一步推進蘇北地區外資企業網上登記。完成鹽城經濟開發區的外資授權工作。幫助蘇北地區企業申報各級(國家級、省級及市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
  2.促進蘇北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安排批次高于蘇南、蘇中地區平均數15%以上,安排資金用于蘇北五市自主檢測。指導蘇北鄉鎮建立基層合同指導站,通過規范合同文本,支持蘇北地區訂單農業發展。
  3.加大蘇北地區商標培育力度,培育2-3件馳名商標,新認定50件省著名商標。加強蘇北地區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的確認管理工作,確認3個省級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
  4.加強對蘇北廣告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支持企業參加“中國廣告業企業資質”認定活動,爭取實現蘇北地區國家一級資質廣告企業“零突破”。
  省廣電局:
  1.繼續實施農村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程,加快推進蘇北地區有線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優質通”、“長期通”飛越。繼續對蘇北五市給予扶持補助。
  2.繼續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確保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數字電影的目標。加快蘇北城鎮影院建設,實現蘇北縣城數字影院全覆蓋。落實農村電影放映補助經費。
  3.繼續扶持蘇北地區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幫助蘇北地區廣電部門爭取省級文化產業引導資金,推動廣播影視產業做大做強。做好廣播電視宣傳、技術人員培訓工作。
  省旅游局:
  1.完成環洪澤湖區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并積極推進實施;支持蘇北地區重點區域、重點項目旅游規劃編制工作;支持蘇北地區紅色旅游發展,增加華東片區紅色旅游規劃中蘇北地區紅色旅游所占比重。
  2.進一步加大對蘇北地區旅游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對蘇北地區鄉村旅游區(點)的培育力度;計劃分別投入15萬元幫助漣水縣和楚州區蘇咀鎮發展生態農業項目。
  3.支持蘇北地區創建高等級景區、星級鄉村旅游區(點)及星級農家樂工作,推進蘇北地區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紅色旅游景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建設。
  4.加強對蘇北旅游市場的宣傳力度,支持蘇北各市舉辦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節慶活動,鼓勵并支持蘇南、蘇中與蘇北加強區域合作。
  5.幫助蘇北地區做好旅游人才培訓工作,計劃給予15萬元的導游年審工作經費和7萬元培訓教材補貼,幫助完成2-3家省級旅游培訓基地創建工作。
  省糧食局:
  1.加強蘇北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國家和省財政支持資金總數超過上年的數額。支持蘇北軍糧供應網點和中心化驗室建設。繼續對蘇北地區“數字糧食工程”在資金、技術、設備上給予傾斜扶持。
  2.指導蘇北地區落實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油菜籽臨儲政策,引導多元收購主體入市收購,促進農民增收。組織產銷區各類企業現場洽談簽約活動。
  3.加強對蘇北縣域糧食經濟發展的指導,加快資源整合步伐,推動省屬糧食企業到蘇北發展。爭取新增省名牌糧油產品3-6個。落實推進宿遷糧食產業跨越發展合作協議。
  4.推進蘇北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執法體系建設,加強蘇北地區糧食市場監管工作,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監督檢查,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護生產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5.切實抓好蘇北地區糧食行業領軍型人才、優秀黨政人才、糧政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四支隊伍建設。重點抓好蘇北新任市、縣糧食局局長任職、項目管理專題、職業技能鑒定等培訓工作。
  省海洋漁業局:
  1.重點扶持并指導蘇北地區加快現代漁業園區、高效生態規模養殖基地、水產原良種體系建設,開展水產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漁業科技入戶等工作,實施海洋捕撈漁船更新改造工程,支持資金不低于8500萬元。
  2.完成贛榆青口中心漁港、射陽黃沙港中心漁港、灌云燕尾漁港一級漁港建設任務。完成東臺弶港一級漁港、響水陳家港一級漁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3.加大漁業資源保護力度,在蘇北近海海域進行人工增殖放流,繼續建設海州灣海洋牧場,投入資金800萬元以上。
  省金融辦:
  1.貫徹落實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蘇北縣域分支機構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股份制商業銀行到蘇北設立分支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2.支持蘇北地區設立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全年在蘇北新設農村小額貸款公司30家以上。鼓勵社會資本組建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力爭新設科技小額貸款公司5家以上。
  3.引導和推動蘇北企業到資本市場融資,重點加大對新興產業、中小企業、三農和創新創業活動的支持力度,力爭全年蘇北地區新增上市公司2家。在蘇北地區全面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確保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10億元以上。
  省物價局:
  1.貫徹落實全省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蘇北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直接用于農業生產以及海產品初級加工、灘涂圍墾項目的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2.督促落實《省物價局關于運用價格杠桿促進宿遷發展實現更大突破的意見》(蘇價綜〔2011〕281號)、《省物價局關于運用價格杠桿加快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發展的意見》(蘇價綜〔2011〕365號),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3.開展加快蘇北全面達小康的價格政策意見調研,研究擴大《省物價局關于運用價格杠桿促進沿海地區發展的意見》(蘇價綜〔2010〕40號)適用范圍。
  省農業資源開發局:
  1.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在蘇北地區投入財政資金9億元,改造農田基礎設施92萬畝。
  2.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采取財政補貼和貸款貼息等方式,在蘇北地區投入財政資金1.3億元,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160個左右。
  3.實施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徐州、淮安、連云港、宿遷市投入省級財政資金9000萬元,治理崗坡地8萬畝。
  4.實施沿海灘涂開發項目,在蘇北地區投入省級灘涂資金4900萬元,配套改造灘涂已圍墾區7萬畝。
  5.實施黃河故道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省級財政投資1.2億元,全部用于支持蘇北地區,治理改造農田20萬畝。
  6.實施徐州采煤塌陷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省級財政投入3500萬元,治理采煤塌陷地5萬畝。
  省煙草專賣局:
  1.響應省委、省政府加快蘇北發展的戰略部署和任務要求,積極向國家煙草專賣局爭取項目支持蘇北發展。
  2.不斷完善基層單位辦公條件,用2-3年時間,投資1.2億元建設連云港市煙草公司經營業務用房,投資1638萬元建設響水縣煙草公司經營業務用房。
  省國稅局:
  1.繼續落實加快推進沿海開發和支持宿遷發展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2.抓好增值稅政策落實。充分利用增值稅轉型契機,鼓勵蘇北地區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加強涉農優惠政策宣傳,重點落實蔬菜批零環節免稅政策。落實以農林剩余物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稅收優惠等政策。落實增值稅起征點政策,用好用足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稅收扶持政策。
  3.督促蘇北各地將國家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和支持蘇北發展的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到位。進一步加大對蘇北地區國稅機關的幫扶支持力度,著力改善基層單位工作條件,加強反避稅工作指導,在工作經費上對蘇北五市給予傾斜。
  省工商聯:
  1.繼續協助做好第六屆蘇北投資貿易洽談會相關工作。與省委統戰部、省光彩事業促進會繼續共同組織江蘇民營企業家蘇北地區感恩行動。
  2.引導、組織和支持廣大民營企業抓住沿海開發和加快蘇北發展的戰略機遇,積極參與投資興業。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
  1.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向蘇北地區傾斜,力爭支農再貸款余額達到全省的50%以上,再貼現余額占全省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貸款余額占全省比例提高0.5個百分點。
  2.支持蘇北經濟結構調整,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創新、改善服務,積極提升對蘇北地區中小企業、“三農”的信貸支持服務水平。通過重點開展“民生金融創新利民”工程,著力推動蘇北民生金融在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取得顯著突破。
  3.進一步拓寬蘇北地區企業融資渠道,實施債務融資工具余額“雙速計劃”,力爭實現蘇北五市債務融資工具全覆蓋,積極在連云港、淮安地區推廣債務融資工具新模式,積極支持蘇北地區社會融資增速高于全省增速。
  省電力公司:
  1.完成500千伏臨海升壓輸變電、雙泗#3變擴建等項目的建設,加快構建蘇北500千伏電網網架。完成500千伏新海電廠送出配套、220千伏大豐匯流站等項目的核準工作。開展500千伏鹽南輸變電、伊蘆#3變擴建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2.加大對蘇北電網投資力度。全年投資60億元用于蘇北電網建設與改造,投產500千伏變電容量175萬千伏安、線路2公里,220千伏變電容量292萬千伏安、線路825公里,110千伏變電容量201萬千伏安、線路778公里。
  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
  1.深入開展信貸結構調整,積極探索金融產品創新,把支持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及實體經濟發展作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大對蘇北地區的信貸支持力度。
  2.積極拓展金融服務領域,在支持重點集團、重點客戶發展的同時,集中資源為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提供信貸支持和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務。
  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
  1.全年預計投向蘇北五市的貸款占比不低于其存款在全省的占比,其中投向縣域和“三農”的貸款比例達45%以上。
  2.積極落實與徐工集團簽訂的8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支持實聯化工8500萬美元、大豐海嘉諾藥業1.7億元、江蘇博匯紙業3億元等貸款項目。力爭在宿遷地區實現全省金融機構債務融資工具首發,力爭完成委托債權投資20億元。
  3.支持沿海灘涂及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等重大項目,推廣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支持蘇北地區優質糧油、蔬菜園藝、規模畜禽、特色水產等特色產業發展,對蘇北地區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服務覆蓋面力爭達到85%以上。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
  1.確保投向蘇北五市的信貸占比不低于其存款在全省的占比,力爭實現對蘇北地區中小企業信貸投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計劃全年實現國際貿易結算量110億美元。
  2.加大對民生領域的關注和支持力度。全年計劃蘇北五市網點新增、改造不低于27家,自助設備新增投放150臺。在市民卡、銀醫合作等項目上擴大合作規模。
  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
  1.加大對蘇北地區信貸支持力度,本外幣貸款計劃新增91億元、人民幣貸款計劃新增90億元。預計蘇北小企業貸款新增26億元、個人貸款新增48億元。蘇北地區機構客戶貸款項目儲備19億元,均為教育、衛生事業項目。
  2.加大對蘇北地區企業的投行產品服務支持力度,預計全年在蘇北地區直接融資產品簽約規模達60億元。加強對蘇北地區“兩高五新”等行業客戶和其他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的服務,預計簽約客戶累計超過50家。
  3.重點支持徐工集團、安邦電化等公司的蘇北項目,以及徐唐發電二期工程、連云港港口集團、鹽城市城南新區開發等項目。支持徐州協鑫1500萬美元以及晶旺光電(徐州)3000萬美元海外融資。
  國家開發銀行江蘇省分行:
  1.制訂連云港國家東中西合作示范區規劃配套融資方案,加強與蘇北地區港口、核電、風電、多晶硅重點企業的合作,完成戰略目標客戶的融資規劃和財務報告。
  2.繼續支持江蘇田灣核電站項目建設,牽頭組建徐州中能多晶硅技術改造銀團,與徐工、徐礦、悅達等龍頭企業多方位展開合作,支持宿遷翔盛粘膠纖維、鹽城博匯紙業發展。為大豐港海外業務提供融資服務。
  3.推動中石化、中海油、中電投、省國信等央企及省屬企業加大對沿海地區的開發力度。支持悅達、江淮動力走出去,幫助其實施海外發展戰略。
  4.支持連云港市花果山風景名勝區旅游開發,推動宿遷市駱馬湖文化旅游西岸開發和淮安市古淮河城市文化休閑街區開發項目,支持蘇北地區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5.支持徐州、淮安、宿遷等市的棚戶區改造、公共租賃住房、廉租房建設項目。支持蘇北地區現代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做好抗旱、抗洪等應急類短期貸款的發放工作。
  6.進一步擴大貸款資金支持南北共建園區建設的范圍,以及對蘇北地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就業政策中小企業的扶持覆蓋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