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亚洲免费电影毛片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女优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金融環境整治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4-04-09 09:32 字體:[ ]

蘇政辦發〔2014〕30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最近,鹽城市射陽農村商業銀行和黃海農村商業銀行部分網點發生集中取款事件,省、市、縣三級政府和金融監管單位、機構迅速啟動風險處置預案,及時有序開展24小時兌付、秩序維護和輿論引導工作,目前事態已經得到平息,事發網點恢復正常經營。這次集中取款事件雖源于少數不法分子的惡意造謠,但更深層次原因在于當地農村金融市場秩序不夠規范,部分融資性擔保公司、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存在違規經營行為,發生資金風險后導致一些儲戶對存款安全問題較為敏感。為總結和吸取這次集中取款事件的教訓,加強金融環境整治,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性
  當前,全省經濟金融形勢平穩,經濟金融秩序良好,但個別領域潛在的風險和隱患不容忽視。集中取款等金融突發事件傳播速度快、涉及面較廣、破壞力較強,不僅對經濟金融秩序和社會大局穩定產生沖擊,而且對經濟金融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各地、各部門和各金融機構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以更大力度和扎實舉措,加強金融領域規范管理和專項整治,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確保對各類風險早發現、早應對、早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二、組織開展全省金融風險隱患摸底排查行動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要進一步加強對全省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流動性監測、評估和預警。摸清各地發行庫庫存底數,測試支付系統應急壓力,確保處置突發事件兌付時現金供應充足、資金調度暢通。
  江蘇銀監局要組織開展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信托公司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自查自糾活動,進一步規范理財、信托業務,加強流動性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要求,保持一定資金備付水平,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并開展應急處置突發事件演練。
  江蘇證監局要切實做好退市公司投資者權益保護和宣傳疏導工作,防止發生群體性事件;加強全省各類交易場所和私募投資基金風險隱患排查,進一步規范證券期貨機構的理財業務。
  江蘇保監局要督促保險公司進一步規范保險理財類產品營銷行為,制止惡性競爭;妥善處置因保險理財產品到期賠付引起的糾紛,防止個別機構糾紛擴散蔓延。
  省農聯社要切實履行行業管理職責,加強農村商業銀行等機構金融風險隱患排查、管理和控制;建立行業流動性資金互助應急機制,強化系統后臺支撐保障能力,確保處置突發事件時資金調劑及時到位。
  三、集中開展全省金融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行動
  從今年4月起,由各責任管理部門和單位牽頭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要抓緊研究制定第三方理財和非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網絡金融等活動管理辦法。省金融辦、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工商局要進一步加強小額貸款公司、再擔保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的監管,結合年檢開展專項檢查工作。省農委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原則,督促各地農村工作部門開展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專項清理整頓工作,依法關停和取締一批違法違規經營機構。省金融辦、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監局共同牽頭,協調省各有關部門,結合省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小組組織開展的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在全省范圍開展為期2個月的金融生態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重點打擊非法集資等涉眾涉穩不法金融活動,加強對中介機構和涉高利貸企業、個人的監控,嚴防民間借貸演化為非法集資案件。把集中整治行動成效與金融生態縣創建評比工作掛鉤,對出現重大涉眾涉穩金融案件的縣(市、區)實行一票否決制。
  四、進一步加強輿情監測引導和投資者宣傳教育活動
  要加強輿論引導,通過各種媒體向廣大群眾宣傳我省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發展成效和穩健經營情況,勸導群眾不盲目聽信謠言,不參與金融群體性事件。堅決打擊造謠傳謠行為,制止澄清不實新聞報道。持續開展金融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金融機構網點滾動宣傳等方式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送金融知識下鄉到戶。
  五、加快構建地方金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
  充分發揮省金融穩定協調聯席會議工作機制作用,由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省金融辦共同牽頭,制定全省金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并指導各市、縣(市、區)制定轄區內金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負責協調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處置行動,各級金融辦負責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之間、各有關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處置行動。建立金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信息共享和報告機制,提高金融風險預警監測水平和金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4月9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