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亚洲免费电影毛片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女优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6-11-24 12:50 字體:[ ]

  蘇政辦發〔2016〕117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0月28日      

 

 

江蘇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笆濉睍r期,是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時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要階段。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我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具有重要意義。為促進我省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環境

 ?。ㄒ唬┌l展基礎。“十二五”以來,隨著我省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社會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物流規模不斷擴大,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1.規模效率穩步提升。2015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23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4.7%;物流業貢獻份額逐步提高,2015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4720億元,占GDP比例6.7%,比“十一五”末提高0.2個百分點。物流效率穩步提升,2015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14.8%,低于全國水平1.2個百分點,比“十一五”末降低0.7個百分點。

  2.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我省“四橫四縱”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布局進一步完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初步形成。至201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達4539公里,鐵路總里程達到2755公里,擁有7個億噸大港,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475個,港口綜合通過能力18.6億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達1446萬標箱,建成9個運輸機場和8個通用機場。圍繞重點物流園區、主要港口等物流樞紐,加快推進集疏運體系建設,中轉聯運能力進一步增強。

  3.平臺建設成效顯著。物流園區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全省已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物流園區和物流基地,已逐步成為物流產業規?;⒓s化、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平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涌現出惠龍E通、物潤船聯等一批融合電子交易、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為一體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帶動了全省物流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4.物流主體逐步壯大。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國家A級物流企業421家,占全國A級物流企業數量的13%,其中國家4A級以上物流企業163家,數量居全國第一;省級重點物流企業264家,省認定物流企業技術中心65家。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能力進一步提高,涌現出蘇寧物流、飛力達、林森物流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本土知名物流企業,提升了全省物流的供應鏈管理水平。物流企業加快推廣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推進“互聯網+物流”“物流+金融”“物流+電商”等模式創新,多業聯動、跨界融合發展趨勢日益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5.區域合作步伐加快。隨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深入實施,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長江經濟帶沿線省份在大陸橋運輸、通關一體化、設施共建、信息互聯等方面的合作步伐逐步加快,與上海、武漢、重慶長江流域三大航運中心的物流聯動不斷增強。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中哈物流基地和阿騰科里口岸已投入運營,連云港、蘇州、南京、徐州等地至中亞、歐洲的國際貨運班列已開通運行。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在口岸合作機制、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園區運營、物流信息共享等方面聯動加深,形成了良好的區域物流聯動發展格局。

  6.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笆濉逼陂g,國家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出臺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及一系列物流業專項規劃,進一步加大對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政策效應已逐步顯現,尤其是在物流短板建設、降本增效以及與交通運輸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我省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強化規劃引領,出臺了《關于促進全省物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鼓勵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全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并在物流園區、冷鏈物流、電商快遞等領域制定出臺了專項規劃。全省部門合作協調機制基本形成,加快物流業發展的合力不斷增強。

 ?。ǘ┐嬖趩栴}??傮w上看,我省物流業已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但是,物流業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發展總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1.物流成本依然偏高,行業盈利能力下降。受產業結構、運輸方式、組織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我省物流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經濟效益。物流設施之間不銜接、不配套、信息不通暢等問題還比較突出,都直接拉高了物流業運營成本。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雖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不僅高于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也高于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

  2.結構性矛盾突出,供給側能力亟待增強。物流企業“小、散、弱”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專業化、一體化的綜合服務能力不足。物流設施和裝備的信息化、標準化、自動化水平不高,傳統倉儲設施比例較大,現代化的立體倉、標準倉相對缺乏,冷藏運輸車輛、新能源運輸車輛占比偏低,物流設施裝備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港口、機場等樞紐集疏運體系亟待完善,多式聯運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國際物流服務網絡建設仍然滯后,境外服務能力亟待提升。物流供給結構不合理抑制了物流需求的釋放,物流供給側能力亟待增強。

  3.政策落實缺乏統籌協調,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理順。物流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完善,政策“碎片化”“落地難”等問題仍較為突出。物流業管理體制尚未理順,部門之間、區域之間協調溝通不夠,制約物流業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物流業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加強,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法規制定、從業監管、監測分析等有待進一步加強,市場無序競爭和低水平競爭現象尚未真正改觀。政府及行業協會在政策、法律、咨詢、市場信息等方面配套服務和指導仍需加強。

 ?。ㄈ┟媾R形勢?!笆濉睍r期,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在我省交匯疊加,為我省物流業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同時,經濟發展正處于“三期疊加”及新舊動能轉換階段,物流業也面臨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的諸多挑戰。因此,需立足全省物流業發展實際,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鞏固基礎,補足短板,擴大有效供給,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全力推動物流業協同發展和創新驅動,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1.經濟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物流業轉型發展提出新要求。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改革開放攻堅期“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我省物流業進入溫和增長階段,長期掩蓋在高速增長下的一系列問題開始浮現。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省物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物流模式,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升物流效率與物流服務水平,推動物流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加快培育和形成物流業發展新優勢。

  2.“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戰略為物流區域協同創造新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以及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持續推進,國際供應鏈物流與中轉聯運物流需求將快速增長,我省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物流合作將進一步深化。面對新戰略、新機遇,我省需要進一步優化物流業空間布局,加強區域物流合作機制創新,強化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對接與融合,提升關鍵性物流節點的服務能力和多式聯運組織能力,加快推進通暢、高效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打造區域物流聯動發展新格局。

  3.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綠色發展為物流創新驅動提供新動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我省物流業要加快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實施“互聯網+高效物流”,推動物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積極探索物流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新模式,挖掘物流數據價值,為“江蘇智造”提供敏捷供應鏈服務。同時,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加重、城市交通壓力加大,物流業迫切需要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甩掛運輸、多式聯運、共同配送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提升物流綠色化水平。

  4.新型城鎮化和消費升級為物流需求拓展帶來新空間。隨著我省新型城鎮化戰略持續推進,城鄉生產和生活資料物流需求將不斷增長。同時,以消費新熱點、消費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消費升級及其催生的相關產業發展,將持續釋放新的消費需求。我省迫切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高效、規范有序的民生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郵政快遞、城鄉配送、冷鏈物流等,進一步優化城鄉物流資源配置,完善城市配送體系,健全農村物流網絡,加快城鄉互動的雙向物流體系建設,為我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提供物流保障。

  二、指導思想與目標

 ?。ㄒ唬┲笇枷搿H尕瀼攸h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重點,著力優化物流供給結構,著力提升物流業規?;?、集約化、國際化水平,加快構建標準化、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物流體系,努力營造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提質增效,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堅實的物流保障。

 ?。ǘ┗驹瓌t。

  1.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物流資源的跨區域自由流動。進一步簡政放權,放開市場準入,發揮政府在物流規劃、標準制定、公共服務和營造制度環境等方面的引導作用,構建多元、開放、活力的物流市場體系。

  2.創新驅動,融合發展。以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推動物流創新體系建設,發揮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園區、示范企業、示范平臺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物流與交通、制造、商貿、金融等的融合發展,培育物流業新增長點。

  3.統籌協調,開放共享。堅持統籌發展,兼顧國際國內、城市農村,努力建設區域聯動、多業聯動、城鄉互補的物流體系。對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戰略,創新區域物流合作機制。充分整合社會物流資源,促進物流信息的開放共享、互聯互通,加快建設物流公共平臺,大力發展物流共享經濟。

  4.優化供給,綠色發展。推進物流供給側改革,加強物流短板建設,完善物流服務功能,提升物流服務質量。倡導綠色物流理念,推廣綠色低碳技術,提高物流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業的總體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促進物流業綠色低碳發展。

 ?。ㄈ┌l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科學、技術先進、智慧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物流服務體系,努力把江蘇打造成現代物流強省、物流業創新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重點目標如下:

  ——物流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基于“互聯網+”的物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成為行業發展新動力,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物流市場信息與政府監管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全社會物流質量、效率和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物流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物流市場主體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國際物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通關效率進一步提高,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物流資源的能力顯著提升。

  ——跨區域物流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協同運作的跨區域物流聯動機制更加通暢高效,物流業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跨區域物流服務等更加融合,跨區域物流資源整合調配能力顯著提升。

  ——民生物流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便捷高效的城鄉配送體系與快遞物流體系基本形成,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布局更加合理,肉類、水產、蔬菜等全程冷鏈物流能力顯著提升。

  ——物流與產業融合程度顯著提升。物流與制造、商貿、金融、交通融合發展的新優勢逐步顯現,開放共享的物流體系初步形成,一體化、網絡化的物流服務能力明顯提高,物流綜合效率效益顯著提升。

  三、發展重點

 ?。ㄒ唬┲Υ蛟煲慌锪鲃撔赂叩亍7e極實施“互聯網+”國家戰略,緊緊抓住江蘇創新型省份試點和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重大機遇,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為重點,大力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依托部分重點企業、園區和城市,推動智能技術應用、智慧平臺建設、物流與金融融合、綠色物流發展,大力發展眾包、眾智、眾扶、眾籌等新模式,在物流管理、體制機制、區域聯動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培育和孵化一批物流創新高地,成為推動物流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

 ?。ǘ┲ㄔO兩類物流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在園區集聚,全面提升物流園區服務能力,打造一批輻射范圍廣、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物流園區實體平臺。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物流園區實體平臺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一批集物流資源信息采集驗證、發布交易、誠信評價、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物流大數據平臺和智慧物流信息平臺。

 ?。ㄈ┲嫿ㄈ笾修D聯運走廊。以海鐵聯運、海河聯運建設為重點,打通連接中亞、歐洲,面向日韓的新亞歐大陸橋雙向物流走廊。以海陸聯運、江海聯運和港口共建共享為重點,打造面向東亞地區、連接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海上物流走廊。以江海聯運、水鐵聯運和集疏運體系完善為重點,打造對接上海、聯通中西部地區的長江物流走廊。進一步完善多式聯運基礎設施,推進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通關便利,提升三大中轉聯運走廊的跨區域物流服務能力。

  (四)著力完善四大民生物流體系。圍繞新型城鎮化戰略,適應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進一步完善四大民生物流體系。加快發展以配送節點、配送網絡和配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為重點的城鄉配送,以電商物流平臺與快遞配送網絡建設為重點的電商物流,以溫控倉儲、全程可追溯建設為重點的冷鏈物流,以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創新、回收網絡建設為重點的逆向物流。培育一批民生物流服務龍頭企業,加快構建便民、高效、綠色的民生物流服務體系。

  四、主要任務

 ?。ㄒ唬﹥灮锪骺臻g布局。結合“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圍繞三大中轉聯運走廊,重點推進“五大通道、四大樞紐、九大節點”建設。

  1.五大物流通道。

  (1)沿滬寧線物流通道。以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實施為契機,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發揮滬寧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蘇南機場、奔牛機場等綜合交通優勢和產業集聚優勢,強化航空集散、鐵路物流、智慧物流建設,提升跨境物流、國際供應鏈等的服務能力,建成聯通國際、輻射國內的沿滬寧線物流通道。

 ?。?)沿長江物流通道。抓住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機遇,發揮連江通海的區位優勢和臨港產業集聚優勢,以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為契機,推進沿江港口一體化發展,強化與長江中上游的物流對接,進一步完善集疏運體系,提升區域物流、中轉聯運等的服務能力,建成聯通上海和長江沿線、輻射中西部地區、連接“一帶一路”的沿長江物流通道。

 ?。?)沿海物流通道。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以沿海高速公路、鐵路、港口為紐帶,發揮區位、交通、產業的比較優勢,強化港口服務功能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連云港港、鹽城港、南通港等沿海港口的服務功能,增強港口物流服務的滲透力與輻射力,建成北接環渤海、南融長三角、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沿海物流通道。

  (4)沿東隴海物流通道。以“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為契機,發揮連云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及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優勢,強化國際物流合作基地、跨國供應鏈樞紐、區域集散中心建設,完善上合組織國家出?;?、國際物流聯動平臺的服務功能,提高西行班列運行能力和水平,建成陸海統籌、東西貫通的沿東隴海物流通道。

 ?。?)沿運河物流通道。發揮沿運河港口、新長鐵路、寧宿徐高速公路等綜合交通優勢,以內河集裝箱運輸、大宗物資中轉集散為重點,強化公鐵水多式聯運樞紐建設,提升與沿長江、沿新亞歐大陸橋、沿海三大中轉聯運走廊、主要物流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水平,進一步增強運河作為省內水運主通道的運輸能力,建成通江達海、干線成網、省際互聯的沿運河物流通道。

  2.四大綜合性物流樞紐。

  (1)南京。抓住南京江北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有利機遇,發揮國家級綜合運輸樞紐優勢,強化海鐵聯運、集散分撥等功能,推進國際航空、航運物流樞紐建設,加快構建高效的集疏運體系,重點打造對接上海,輻射中西部的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

  (2)徐州。發揮徐州綜合運輸樞紐和商貿中心的雙重優勢,強化區域分撥集散、公鐵水聯運樞紐功能,推進鐵路國際集裝箱中轉中心、區域性國際陸港建設,建成沿東隴海重要的物流樞紐和區域分撥中心。

 ?。?)蘇州。發揮蘇州毗鄰上海的區位優勢、發達的產業優勢及綜合交通運輸優勢,強化江海聯運樞紐功能,推進集裝箱物流、“蘇滿歐”貨運班列、智慧物流平臺建設,重點打造全球制造業供應鏈管理中心。

 ?。?)連云港。發揮連云港“一帶一路”戰略交匯點優勢,強化跨區域中轉集散、大宗商品交易交割、跨境貿易等功能,推進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建設,建成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

  3.九大區域性物流節點。

  (1)無錫。發揮無錫的綜合交通、產業及物聯網技術高地優勢,強化區域集散與物流交易功能,推進航空快遞、供應鏈物流、商貿物流建設,建成全國智慧物流創新發展示范基地。

 ?。?)常州。發揮常州的綜合交通優勢、商貿集散及產業優勢,強化多式聯運及區域分撥功能,推進分銷配送、電商物流、金融物流、供應鏈物流建設,建成長三角地區現代商貿物流轉型創新示范基地。

 ?。?)南通。發揮南通沿海開發、長三角一體化以及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強化區域集散、江海聯運功能,加快完善物流產業體系,推進南通港通州灣港區、洋口港區等聯運樞紐建設,建成長三角北翼區域物流中心。

  (4)淮安。依托漣水機場、京杭大運河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強化內河集裝箱物流與快遞分撥功能,推進區域分銷分撥、內河集裝箱物流、快遞物流建設,建成服務蘇北、輻射魯南、豫南、皖北地區的現代商貿物流分撥中心。

 ?。?)鹽城。依托大豐港、南洋機場等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及特色產業優勢,強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及專業物流服務功能,推進臨港物流、汽車物流、紡織物流、電商快遞物流建設,打造長三角北翼面向“一帶一路”的海上物流戰略支點。

 ?。?)揚州。依托揚州泰州機場、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形成的水路樞紐優勢、強化公鐵水聯運及專業物流服務功能,推進汽車物流、日化物流、物流裝備交易平臺建設,建成對接蘇南、服務蘇北的區域物流分撥基地。

 ?。?)鎮江。依托陸路、水路“雙十字”交匯的交通優勢,強化鐵水聯運、智慧物流功能,推進臨港產業物流、汽配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建成長江經濟帶下游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

  (8)泰州。依托泰州長江岸線資源及臨港產業優勢,強化水陸分撥集散及電子交易功能,推進醫藥物流、糧食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建設,建成長江經濟帶下游重要的大宗商品供應鏈物流基地。

 ?。?)宿遷。依托京杭大運河、寧宿徐和徐宿淮鹽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強化內河水運物流與集散分撥功能,推進電商物流、農產品冷鏈物流、食品物流建設,建成黃淮海經濟區和沿運河物流通道重要的物流節點。

  (二)完善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跨區域物流通道體系。暢通滬寧、沿江等物流大通道,強化與上海、長江中上游的溝通聯系。加快過江通道建設,助推物流跨江融合發展。加快沿海港口集疏運體系規劃建設,加密國際海運航線,拓展深水大港服務范圍,增強港口物流服務的滲透力與輻射力。強化沿運河物流通道對外交通聯系,建設以水運與鐵路運輸為主的綠色集約運輸通道。

  提升樞紐節點物流服務能力。推進連云港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南京長江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太倉集裝箱干線港和長江下游重要的江海聯運港區等“一區三港”建設。圍繞沿海、沿江、沿運河重點港區、多式聯運樞紐、物流園區和重要空港等節點,以多種運輸方式深度銜接為重點,推進入園、入港區鐵路專用線、集裝箱多式聯運設施、內河航道建設以及航空貨運站的改造擴建,進一步完善中轉聯運設施建設,加快實現中轉聯運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節點的中轉聯運能力。拓展加密與美國、歐洲等地區、國內區域性城市群主要機場的直達航線,增強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與無錫碩放機場兩大航空樞紐的物流集散功能。

 ?。ㄈ┡嘤龎汛笪锪髦黧w。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聯合、資產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形成一批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培育一批區域服務網絡廣、供應鏈管理能力強、物流服務水平優、品牌影響力大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知名企業。打造一批行業特色明顯、區域影響力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升平臺的競爭力。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在江蘇設立地區總部、采購中心和配送中心,努力使江蘇成為國內外品牌物流企業的總部集聚地。

  加快物流領域本土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培育創建工作,逐步擴大品牌效應,推動品牌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提升品牌價值。鼓勵國家級和省級示范物流園區運營管理創新,對外進行模式復制和管理輸出,推動品牌園區的網絡化發展。加快推進物流咨詢、規劃、設計、物流金融、境外服務等服務品牌的建設,扶持一批物流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品牌管理咨詢、市場推廣等服務。

  (四)推動區域物流聯動。繼續發揮長三角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等區域物流聯動發展合作機制作用,積極推進物流業的跨區域合作與資源共享。統籌長三角區域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功能對接,加速區域物流服務融合互通,實現物流信息、人才等資源共享和平臺互聯。完善長江經濟帶物流集疏運和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加強與上海、武漢、重慶等重要物流樞紐節點的聯動,著力提升通道運營組織能力,形成通暢高效、服務融合、協同運作的跨區域物流聯動機制。加強與西安、鄭州和新疆等樞紐城市在“無水港”建設、大陸橋海鐵聯運方面的聯動,加快推進與河南、安徽等東隴海沿線地區在內河運輸上的通暢銜接。

  圍繞“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大力推進物流業跨江融合、南北聯動。推動蘇南物流業高端引領、創新發展,蘇中物流業轉型提升、跨越發展,蘇北物流業提檔升級、突破發展。創新三大區域物流合作模式,推動物流園區等設施的南北共建和物流企業合作運營。推進電子口岸“大通關”合作,建立跨關區、跨檢區的申報、審單、驗放協作機制,推動實現沿江及大陸橋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繼續推進與國內其他主要物流區域之間的深層次物流合作和聯動發展,建立統一開放、通暢高效、協調共享的現代物流市場體系。

  (五)提升國際物流水平。結合國際產業合作與產能轉移,依托境外合作園區、重要交通運輸樞紐等,建設一批為產業配套服務的物流園區、分撥配送中心。進一步深化中哈、中韓、蘇港、蘇臺等物流合作,打造一批國際物流聯動平臺。加快物流企業“走出去”步伐,鼓勵有條件的物流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合作共營等方式開展國際化經營,推進海外倉、邊境倉等物流設施建設,拓展國際物流服務網絡,構建服務全球貿易、跨境電商的物流支撐體系,提升跨境物流全球配送能力。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物流合作,依托沿海重要港口和物流樞紐城市,加快推進國際中轉、區域分撥、保稅物流等功能建設,推動港口共用、園區共建,打造一批國際物流聯動基地。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建立口岸管理部門聯動機制,提升重點口岸設施的國際化水平。加快中哈物流基地及霍爾果斯場站建設,拓展口岸直通、轉關、多式聯運業務。推進西行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加快上合組織(連云港)出?;亟ㄔO,提升跨境物流大通道的服務能力。

 ?。┘涌彀l展智慧物流。推進實施“互聯網+高效物流”,加快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北斗導航、生物識別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跟蹤、認證、交易、支付、監管、信用評價等環節的應用推廣。推進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環節的智能化建設,大力發展產品可追溯、在線車輛調度、產品自動分揀、智能快遞和智能配貨。完善新一代物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物流園區、配送中心、貨運站等物流節點的設施數字化,形成可感知、可視可控的智慧物流設施體系。

  加快建設匯集全省物流信息資源、溝通全國其他物流信息平臺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依托移動互聯、智能終端等手段,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為載體,推動智能運輸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物流公共服務云平臺建設,深度挖掘物流大數據價值,提供數據租售、分析預測、決策支持等增值服務。

 ?。ㄆ撸┩七M物流標準化和綠色化。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按照重點突出、科學適用的要求,加快物流信息標準、服務標準和管理標準的研究、制定與推廣,推進全省物流標準信息庫及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和服務規范。支持倉儲設施、轉運設施、運輸工具、停靠和裝卸站點的標準化建設和改造,推廣應用托盤、集裝箱等標準化設備,推動條形碼、RFID等物流技術及智慧物流信息標準化建設。推進南京、徐州、無錫等市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依托重點領域大型物流企業、配送中心以及物流園區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示范工作,推進物流標準的認定咨詢、培訓宣傳和推廣應用。

  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加快推廣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先進的物流組織模式,推進低環境負荷的循環物流系統建設。加快推廣綠色低碳技術,鼓勵企業采用節能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與物流裝備,推廣應用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建立第三方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網絡。推進綠色物流評估標準和認定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回收物流,提高逆向物流服務水平。

  五、重點工程

  (一)園區示范工程。圍繞物流園區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功能提升、企業集聚、模式創新,大力推進示范物流園區建設。著力培育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技術水平先進、集散能力突出、公共服務完善的示范物流園區,推動園區在多業融合、多式聯運、共同配送、智慧物流、公共平臺等領域開展試點示范,形成物流產業發展的創新試驗區。

  在南京、蘇州、連云港、徐州等樞紐城市,重點培育一批物流組織化和集約化程度高、集聚輻射能力突出、對“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綜合物流園區,并努力打造成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在大宗商品、汽車、電商快遞、農產品等領域,重點培育一批產業特色明顯、專業物流能力強、行業配套功能全、對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專業物流園區。

  (二)多式聯運工程。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重點依托五大物流通道,加強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建設,推廣先進的裝備技術,培育壯大多式聯運經營主體。加快推進鐵路貨場、港口中轉聯運設施及機場貨運中轉站的新建和改造,發展鐵路馱背運輸和水路滾裝運輸等新型聯運模式。著力構建中轉聯運設施高效銜接、信息資源整合共享、運營服務標準規范的多式聯運組織體系。

  重點依托五大物流通道沿線主要城市,大力發展大宗散貨和集裝箱的水陸聯運、水水聯運,加快南京、無錫等地區域性航空樞紐貨運站的改造擴建。圍繞“蘇蒙歐”“連新歐”等西行班列推進國際多式聯運模式的試點推廣。加快實施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推進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公共信息與交易平臺建設。

 ?。ㄈ┕湽芾砉こ?。圍繞《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的深入實施,適應現代產業柔性、智能、精細發展要求,提升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的精益化、定制化、一體化水平,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供應鏈設計、咨詢管理能力的專業物流企業,提高面向線上線下雙重渠道的供應鏈整合能力,著力提升制造業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

  重點依托特色產業集群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持建設與制造業配套銜接的公共外庫等倉儲配送設施。積極推廣先進供應鏈管理經驗,培育一批適應智能制造,具備精益物流、敏捷供應鏈、分布式倉儲、全過程管理能力的供應鏈管理企業。

 ?。ㄋ模┕餐渌凸こ獭<涌鞓嫿▽蛹壓侠?、需求匹配、覆蓋城鄉的三級配送網絡。依托產銷集中區、生活消費集聚區、中轉分撥節點,統籌規劃建設一批資源共享、干線運輸與城鄉配送有效銜接的配送中心。推進城鄉配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實現社會零散配送資源的統一調配和管理。積極推廣“貨的”、“定制化配送公交”、“網訂店?。ㄋ停?、自動提貨柜等新型末端配送模式。加強農村公共倉儲設施建設,提升農村郵政網點、電商服務網點、三農服務站等物流服務功能。

  重點推進大型連鎖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共同配送。加快推進生鮮電商直銷平臺建設,鼓勵生鮮農產品經營主體加強與配送、快遞等企業合作,開展冷鏈配送服務。在學校、社區、機關、商業街和電子商務集聚區等合理布局末端配送站,加強智能快遞柜等末端配送設施建設。

 ?。ㄎ澹╇娚涛锪鞴こ?。加快構建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的物流服務體系。推進面向國際和區域的快遞轉運中心和分撥中心的建設。培育壯大一批電商物流運作主體,加快培育具備倉配一體、智能分倉、快遞集散、電商孵化、展示體驗等功能的電商物流園,推進電商物流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物流,鼓勵在條件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部署海外物流基地和倉配中心。積極推進電商物流企業渠道下沉,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延伸服務網絡。

  重點推進南京、無錫、淮安等地加快建設國際、國內快件轉運和分撥中心。結合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建設,在南京、蘇州等地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物流綜合服務平臺。做大做強本土電商平臺,提升線下配套物流服務能力。在無錫、鹽城、宿遷、常州等地創建一批電商物流示范園區。

 ?。┬畔⑵脚_工程。以“互聯網+”國家戰略實施為契機,以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互通為重點,加強物流信息資源整合,推動重點行業、重點物流園區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進與物流相關的政務信息系統的開放共享。打造一批集信息發布、在線跟蹤、展示交易、服務監管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加快建設一批線上線下融合、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物流資源交易平臺和口岸物流信息平臺。

  重點提升本土物流電商平臺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無錫、宿遷等地推進智慧物流大數據中心和數據交易平臺建設。圍繞汽車、鋼鐵、醫藥、農產品等重點領域,加快建成一批提供全程智慧供應鏈物流服務的行業物流信息平臺。

  六、實施保障

 ?。ㄒ唬娀巹澮龑?。加強對規劃實施、政策落實和項目推進的監督檢查與跟蹤評估。對于智慧物流、多式聯運、電商物流、物流標準化等重點發展領域,省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專項規劃。各市要將現代物流業發展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年度計劃,物流樞紐城市要加快制定本地區的物流業發展規劃。

 ?。ǘ┩晟乒芾眢w制。進一步完善全省物流業管理體制,發揮全省現代物流工作聯席會議工作平臺作用,密切部門協作,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推進全省物流業發展的合力。按照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放寬對物流企業資質的行政許可和審批條件,落實物流企業設立非法人分支機構的相關政策,鼓勵物流企業開展跨區域網絡化經營。清理和廢除妨礙物流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充分發揮物流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完善物流統計制度,及時準確反映物流業的發展規模和運行效率,為政府宏觀決策和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ㄈ﹥灮袌霏h境。進一步健全物流業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研究制定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加強物流業信用體系建設,健全物流企業和物流從業人員信用信息采集機制,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完善信用查詢和應用制度,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約束和失信懲戒,逐步實現物流信用系統的聯網互通和共享應用。切實加大對運輸領域“亂收費”“亂罰款”的清理整頓力度,加強對物流業市場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

 ?。ㄋ模┘哟笳叻龀?。在財政扶持方面,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扶持力度,特別是支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的關鍵性、樞紐性物流設施建設。國家和省專項資金優先支持示范物流園區、重點物流基地、重點物流企業和列入規劃的重點物流項目,支持智慧物流、制造業供應鏈管理、城市共同配送、物流信息平臺、托盤循環共用體系等建設。在投融資方面,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鼓勵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融資方式。鼓勵金融機構探索適合物流業發展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研究設立物流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券、上市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在用地保障方面,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支持物流業發展的用地政策。各級政府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時統籌考慮物流設施用地的布局,保障物流業的合理用地需求。支持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提供物流服務或建設物流設施。對示范物流園區、重點物流基地、企業和納入規劃的重點物流項目用地給予重點保障。在稅收優惠方面,切實落實國家支持物流業發展有關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支持有條件的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無車(船)承運業務。治理和規范物流業行政事業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在車輛便利通行方面,完善配送車輛進入城區作業的相關政策,合理確定配送車輛通行時段、通行區域和停靠卸貨區域。進一步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允許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電動三輪車等小型運輸工具合法合規實施終端配送作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支持高等院校物流相關學科和產學研基地建設,推動物流企業、園區與科研單位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加快物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