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政發〔2016〕49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根據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為加快補齊拉長經濟社會發展短板,進一步擴大有效供給,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并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短板領域,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分類指導,定向精準施策,積極擴大有效投入,進一步優化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增強當前經濟增長動力,厚植長遠發展優勢,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一)現代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健全,銜接更加順暢、功能更加完善、服務更加高效。到2018年底,鐵路運營里程達到3000公里以上,內河干線航道達標率達到68%左右,新增蘇北農村公路6000公里,國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5%,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網裝機600萬千瓦,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6萬根,農村光纖覆蓋率、廣電網絡雙向化改造率分別達到90%和60%,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達到120公里,城市建成區10%左右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到2020年底,交通、水利等主要約束性問題基本解決,能源生產、供輸和配送網絡基本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基本滿足使用需求,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管網、市政等薄弱環節和“最后一公里”現象基本消除。
(二)民生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到2018年底,改造蘇北、蘇中棚戶區40萬套左右,完成2萬戶漁民上岸安置,建成120個區域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新增婦產、兒科病床3500張,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的養老床位達到65%,基層社保服務平臺全面達標,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2%,完成80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建成6000個左右美麗宜居鄉村。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現有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基層健康、養老、人社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完成104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村人居質量切實改善。
(三)基層服務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到2018年底,標準化中等職業學校數量達到50所,建成30個高級人才再教育設施、12000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000個游客服務設施。到2020年底,教育、文化、全民健身等發展的薄弱環節逐步消除,培訓設施進一步健全、教育質量顯著提升,與創新發展相適應的人才供給體系基本形成,與基層群眾生活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完善。
(四)脫貧攻堅任務基本完成,農村低收入群體生活顯著改善。到2018年底,120萬以上農村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整體達到6000元,500個以上經濟薄弱村實現省定脫貧目標。到2020年底,300萬左右農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整體達到6000元,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得到有效保障,重點片區和革命老區面貌顯著改善。
(五)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夯實打牢,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到2018年底,設施農業占比達到18.5%以上,高標準農田比重達到56%左右,旱澇保收田占耕地面積比重達到80%左右,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2%以上。到2020年底,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具有江蘇特色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
三、重點舉措
啟動實施基礎設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務、脫貧攻堅、現代農業5大領域“補短板專項工程”,重點推進20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8萬億元,其中“十三五”期間投資2.1萬億元,2016年投資4000億元。
(一)基礎設施補短板專項工程。重點推進128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1.3萬億元,其中2016年2000億元。
1﹒交通項目。堅持適度超前、綜合發展、提升效率的原則,加快完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實施66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4520億元。加快建設“三縱四橫”鐵路主架構和蘇北、蘇中快速鐵路網,蘇南城際快速軌道網,提升鐵路跨江和連接周邊省市的能力,強化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的有機銜接。開工建設徐連客專、沿海鐵路鹽城至南通段,加快推進連淮揚鎮、徐宿淮鹽、滬通、連鹽等鐵路在建項目,建成開通鄭徐客專,早日開工建設蘇南沿江城際鐵路,加快推進南京至淮安鐵路、連鎮鐵路南延北上、通蘇嘉鐵路、鹽泰錫常宜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完善廣覆蓋的公路網,打通省際干線公路,提高瓶頸路段通行能力,推進京滬高速公路擴建、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海安至啟東、常州至宜興等高速公路項目,繼續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完善經濟薄弱地區公路網體系。著力構建水運綠色通道,完善“兩縱四橫”干線航道網,加快推進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蘇南運河三級航道整治、蘇申內港線、通揚線航道整治等航道項目。完善港口功能和集疏運體系,充分發揮沿海、沿江港口的大集輸、大中轉功能與作用,加快推進連云港30萬噸航道二期、蘇州港太倉港區等主要港口疏港高速公路、疏港鐵路建設。加快省內機場升級,暢通空中走廊,推進連云港機場遷建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揚泰機場、淮安漣水機場、鹽城南洋機場、南通興東機場改擴建等項目。(省交通運輸廳、鐵路辦、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2﹒水利項目。建立健全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提升防洪排澇和水資源保障能力,實施8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560億元。鞏固提升流域防洪能力,進一步擴大骨干引排通道,加快實施新溝河、新孟河、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項目。開展區域水利治理,加快推進沿海水利基礎設施、黃河故道水利治理、江河湖庫水系聯通等項目。進一步提升跨流域跨區域水資源配置水平,完善水資源保障體系,推廣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設施提升工程,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省水利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3﹒能源項目。著力構建清潔低碳、智能高效、多層互補的能源供應及輸配體系,實施20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3060億元。擴大清潔能源利用規模,大力發展核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加快推進田灣核電二期和三期,溧陽、句容、連云港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中海油濱海、華電、協鑫、中石油如東二期、廣匯啟東等LNG接收站項目。進一步提高輸配電效率,推進淮南-南京-泰州-蘇州-上海特高壓交流、錫盟-江蘇泰州特高壓直流、晉北-南京特高壓直流等輸電項目,推動配電網加快實現智能化,不斷增強配電網接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大力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到2017年率先完成800個小城鎮和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任務,構建“供電能力強、安全可靠、運行經濟、供用和諧”的新農村電氣化格局,有效解決部分地區配電能力不足問題。加快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充電樁20萬根。(省能源局、電力公司,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4﹒信息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實施5個體系性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1080億元。持續推進“光網城市”和“光網鄉村”項目,加大城市老舊住宅和樓宇光纖改造力度,大幅提升農村寬帶接入水平。加快國家廣電骨干網江蘇核心樞紐建設,全面建成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實施“企企通”工程,推廣重點工業企業及生產性服務企業高帶寬專線服務,提升企業互聯網化及智能制造支撐能力。(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5﹒管網項目。進一步提高管網覆蓋率,全面提升管網輸送效率和安全性,實施11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750億元。著力構建穩定多元的天然氣供應體系,加快推進中石油中俄東線江蘇段及海門-太倉過江管道、江蘇沿海管道、中石油濱海LNG接收站外輸管線等輸氣管網項目。積極推進輸油管網建設,早日開工建設連云港至商丘成品油,日照、連云港至儀征原油管道復線等項目。提高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平,有效降低管網漏損率,加快推進鹽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城鎮供水管網新建改造等項目。提高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積極推進建制鎮污水管網建設。加快實施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地下綜合管廊項目,逐步推進老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能源局,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6﹒市政項目。加快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增強城市競爭力,實施18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3220億元。提高城市應對突發極端自然災害能力,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程。健全城市綜合交通運營體系,全面推進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等城市軌道交通和南京、南通、鹽城等城市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加快建設城市公共停車場,解決城市停車難與亂的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二)民生保障補短板專項工程。重點推進32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4910億元,其中2016年1510億元。
1﹒住房改善項目。加快推進重點區域棚戶區改造,全面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推動住房發展向“住有宜居”目標邁進。加快實施全省特別是蘇北、蘇中棚戶區改造項目,穩步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更新提升。加快推進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項目。(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海洋與漁業局,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2﹒醫衛健康項目。優化醫療設施布局,大力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快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實施6個體系性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190億元。推進衛生強基工程,進一步完善城鄉基層“15分鐘健康服務圈”,加快縣級公立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標準化建設,促進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向農村和基層延伸,推進實施基層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提升項目。著力解決婦產科、兒科、康復科等專科能力不足問題,加快推進診療收治能力擴容提升、醫師實訓基地等項目。(省衛生計生委,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3﹒養老養生項目。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全面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推動老年人享受優質養老服務,實施13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710億元。發揮社會力量主體作用,建設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社會養老機構,加快推進泰州華康中國醫藥城康健醫療區、盱眙金陵天泉湖養老社區、南京蘇豪健康養老產業園等項目。著力完善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重點推進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達標項目。鼓勵醫療衛生資源進入社區和居民家庭,增加護理型床位數量,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省民政廳、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4﹒人社服務項目。加強基層人社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基層人社服務標準化、信息化,實施省市就業社保數據大集中項目,提升電子化服務水平。推進異地就醫一卡通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范圍,提升異地就醫費用結算效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5﹒生態環保項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效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全力保障生態安全,實施8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1180億元。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體系,全面完成燃煤機組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工程。加快實施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工程,著力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加強沿海排污口治理,大力削減入海污染物總量,加快實施城市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進一步提高城鄉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垃圾收運體系,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快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建設。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大力實施村莊環境改善提升行動和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切實改善農村人居質量,著力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省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能源局,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三)公共服務補短板專項工程。重點實施30個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1880億元,其中2016年350億元。
1﹒教育培訓項目。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加快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銜接互通,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統籌推進校企、產教深度融合,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達標工程。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的終身技能培訓制度,提升、建成一批人力資本開發實訓設施,加強重點產業人才開發和新型技能人才培育,推進各類培訓協調發展,構建與創新發展相適應的人才供給體系。大力發展優質普惠學前教育,擴大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民辦幼兒園覆蓋面,加快推進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二期等項目。(省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2﹒人才集聚項目。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人才智力集聚載體擴容工程,加快培養集聚復合型創新產業人才、高科技領軍人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人才和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集聚載體在引才聚才、推動創新、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3﹒文化項目。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和均等化,合理布局城鄉公共文化設施,豐富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推進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省文化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4﹒體育項目。加快構建功能明確、網絡健全、城鄉一體、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公共體育服務全覆蓋和均等化,推動全民健身資源向農村、經濟薄弱地區和社會弱勢群體傾斜,重點建設全民健身設施提升項目。(省體育局,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5﹒旅游項目。積極推進“暢游江蘇”建設,進一步提升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承載能力,加快推進重點旅游目的地建設,全面完成景區道路連接、游客服務設施建設工程。(省旅游局,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四)脫貧攻堅補短板專項工程。重點實施5個體系性重大項目,5年完成省級財政投資58億元,其中2016年約14億元。
1﹒提升農村低收入群體發展能力項目。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農村低收入群體脫貧攻堅同擴大有效供給有機結合起來,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提高脫貧質量,加快實施精準扶貧幫扶工程。(省扶貧辦、財政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2﹒消除經濟薄弱地區發展瓶頸項目。大力推進重點片區和革命老區扶貧攻堅,針對性加大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產業發展投資力度,增強經濟薄弱地區造血功能,加快實施重點片區整體幫扶關鍵工程、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革命老區富民強村行動計劃、扶貧小額貸款貼息獎勵等4個體系性項目。(省扶貧辦、財政廳、重點片區整體幫扶省級牽頭單位、農村信用聯社,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五)現代農業補短板專項工程。重點實施5個體系性重大項目,5年完成投資890億元,其中2016年170億元。
1﹒設施農業項目。加快推進設施農業、漁業2個轉型升級體系性項目,大力發展設施園藝業、設施漁業、設施畜牧業等設施農業,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省農委、海洋與漁業局,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2﹒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按照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原則,扎實開展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國家專項、農業綜合開發,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耕地地力提高0.5個等級。(省農業資源開發局、農委、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水利廳,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3﹒農田水利項目。加快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積極推進灌溉泵站、末級渠系和田間水利工程的建設和改造,全面推進農田河網水系整治,大力發展農業節水灌溉,進一步完善農田灌排體系,全面實施農田水利設施提升項目。(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農委,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4﹒農機作業配套設施項目。加強農田田間道路、橋梁建設和改造,完善與農業機械化要求相適應的農田交通設施,滿足大中型農業機械通行條件,新建一批農機存放機庫、烘干用房、修理網點等農業機械化配套設施,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推廣應用項目。(省農機局,各有關市人民政府)
四、保障機制
(一)落實工作責任。由省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形成各負其責、密切協作的工作推進機制。省各有關牽頭部門要細化目標和責任,對接“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各專項規劃,加快制訂補短板具體工作計劃,進一步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并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服務。要完善項目儲備和推進機制,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投資服務促進體系,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效能,確保補短板各項措施扎實有效推進。(省政府辦公廳、省有關部門,各市人民政府)
(二)強化要素調度。省各有關部門和各地要進一步加大資源要素調控調配力度,確保各類資源向補短板領域重點傾斜。加強政府投資的支持和引導,省級財政根據財力情況逐步增加補短板相關資金,市縣財政要對以政府投資為主的補短板項目給予重點保障,各級各類財政性引導資金要對補短板項目進行優先支持,發展改革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對補短板項目用地給予重點支持。化解過剩產能調整出來的環境容量要優先用于補短板重大項目。(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各市人民政府)
(三)創新融資方式。要創新和拓展補短板投融資體制,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和運營機制。加快落實《省政府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5〕86號),通過降低門檻、暢通渠道、優化管理,引領社會資本參與補短板專項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投貸結合、債貸結合的積極效應,引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大對補短板項目融資支持。加快推廣PPP等新型投融資模式,建立有利于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的制度體系,盡快在補短板領域實施一批有影響的PPP項目。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全社會投資的活力和動力,全面優化投融資環境。(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金融辦)
(四)嚴格督查考核。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推進補短板項目納入年度重點工作,確保責任到位、資金到位、措施到位。建立督查考核機制,按照細化的工作目標和重點,省政府辦公廳將對補短板專項工程涉及的重大項目推進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加強工作考核,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對工作成效顯著的給予褒獎,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嚴格問責,努力在全省上下形成齊抓共管、扎實推進的濃厚工作氛圍。(省政府辦公廳、省有關部門,各市人民政府)
附件:補短板主要領域、重點事項及階段目標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