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原文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培養用好鄉村人才。
● 新詞解讀
在我省,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在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逐步成長為服務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的有效載體。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制度供給和示范引導,注重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強化人才培養和市場營銷,有效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農民增收致富。
早在2017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強政策體系建設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實施意見》,從財政稅費、用地用電用水、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服務等方面,初步構建了對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保護的完整政策體系。2019年,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發改委等12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省各級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相關要求和政策措施。2021年新修訂完善《江蘇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今年,《江蘇省家庭農場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我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全面進入法治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處長樊寶洪告訴記者,目前,全省納入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超過15萬家,經營土地面積超過2000萬畝,全省農民合作社市場登記數5.3萬家,縣級以上示范社9100余家,示范占比17%。
新型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有力的資金支持。我省把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納入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范圍,重點支持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建設、市場營銷、技術創新與推廣、人員培訓等。
“今年,我們將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關于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決定》,持續加大政策制度供給,引領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樊寶洪表示,下一步,我省將依法持續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創新發展能力,因地制宜培育規模適度、生產集約、效益良好的家庭農場,加強區域性、行業性聯合合作,積極引領小農戶參與市場競爭,為建強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強化示范引領。積極開展“千員帶萬社”行動。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品牌經營主體,組織開展國家和省級示范評定,扎實推進“頭雁”新型經營主體培優培強,開展全國和省級典型案例征集,宣傳推介一批典型做法。
強化質效雙升。依托社會資源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持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和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起草促進農民合作社提質創新的政策意見,大力推廣家庭農場“隨手記”記賬軟件,建立健全家庭農場“一碼通”管理服務制度。
強化培訓指導。繼續組織實施好“耕耘者”振興計劃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項目,深入實施“千員帶萬社”行動,建好輔導員隊伍,舉辦村集體領辦合作社等創新方式的研討和論壇,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精準指導服務。
● 江蘇作為
三產融合繪出“莓”好生活
3月29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五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案例,南京市江寧區農匯谷家庭農場因在主體融合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成效明顯而榜上有名。
農匯谷家庭農場成立于2016年,目前全園占地面積約300畝,是一家專業從事藍莓種植、初加工、銷售及采摘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家庭農場。去年,該農場藍莓鮮果銷售400多萬元,藍莓果酒、果醬、果酥等深加工產品銷售200多萬元,親子、研學、采摘等農文旅融合銷售160多萬元,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
4月初,春暖花開,燕舞鶯啼。走進農匯谷家庭農場,大片藍莓正在盛花期,精巧的小白花點綴在枝頭,四周鳥鳴清脆悅耳。80后張云熱情大方,笑聲爽朗,對創業經歷如數家珍。
2015年,張云做服裝生意存了些積蓄,與幾位朋友合伙種植藍莓。由于缺乏經驗,他們起步便損失100多萬元,這讓合伙人終止投資。眼見土地承包在自己家鄉,張云拉不下臉,將園子全部接手。她先奔赴山東、浙江、安徽等地學習藍莓種植,接著尋找技術人員重新種植。
2018年,經過精耕細作,藍莓順利掛果,并通過電商等渠道銷售順暢,此后又順利對接盒馬鮮生進行銷售。“我們秉持綠色種植的理念以及綠色食品生產的管理模式,認為品質是站穩市場的切入點,因此從選育、種植開始,到采摘、篩選、品控再到物流、終端等產業鏈每個環節都進行有效的運營和管控。”張云說。
基于果園的好生態,2019年,果園引進“藍卉拖拉機鄉村體驗樂園”,項目方通過打造親子游產品為果園引來更多游客,實現“農業+”的新發展模式。
談及真正將一二三產進行融合,張云認為是機緣巧合。“2016年至2017年,藍莓還沒熟,我琢磨通過貼牌銷售藍莓月餅,當時賣了幾千份。年底我又琢磨賣藍莓酒,也有幾十萬元銷售額。當時我就知道不能單純發展一產,也要做產品加工。在拖拉機鄉村體驗樂園開放以后,游客購買產品,三產帶動二產,我才真正將三產融合的框架理清,并且想要深挖價值,打造自己的品牌‘藍卉谷’。”
為增強與游客互動,農場和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培植無土栽培藍莓。為宣傳農場,張云的抖音號“藍莓姐”不斷更新果園科普,已有幾千粉絲。
8年時光一晃而過,這片土地已經由單一的果園轉型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家庭農場,張云也成為南京市勞模、江寧區人大代表、江寧區家庭農場聯盟理事長、南京市家庭農場聯盟副理事長。每年5月中旬至7月初,6個藍莓品種錯峰上市,畝產依據品種差異從1500斤到3000斤不等,均供不應求。農場同時與各大高校、農科院等一同發展藍莓苗圃馴化培育,每年藍莓上市期間定期舉辦藍莓采摘嘉年華,帶動周邊季節工200余人、常年工30余人。
“我們通過積極探索‘農業+旅游’‘農業+踐學’融合發展新路徑,已發展成為集農業種植、智慧加工、新技術推廣、農業觀光、親子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聚合農場。”張云表示,將繼續精深加工“強鏈補鏈”,不斷健全完善“農文旅”產業體系,努力打造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