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區域聯動”,泰州和上海互動頻頻——
3月10日,上海市現代文化旅游促進中心等單位代表團到泰州考察交流,深化滬泰兩地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共繪滬泰聯動發展藍圖。
3月22日,2025泰州姜堰溱湖灣旅游推介會在上海舉辦,原定為期一天的“溱湖灣集市”,因上海市民熱捧延長至兩天。此前,2025泰州興化大健康產業推介會、“泰州泰美 泰想你來”2025泰州文旅消費暨項目合作(上海)推介會在黃浦江畔舉行。
3月24日,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一行來到泰州,就加快構建現代化物流體系,進一步深化港口合作,攜手推動“水運江蘇”泰州建設、打造“水韻江蘇”新樣板,進行深入交流。
……
“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泰州位于長三角中軸,只有主動融入上海、服務上海,才能更好融入長三角、崛起長三角。”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表示,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關鍵在于如何充分發揮好長三角核心區、江蘇中軸地帶的區位優勢,突破“居中思維”,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的中部支點,不斷提升在全國城市綜合實力中的位次。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是泰州發展的最大勢能。接下來,泰州將進一步密切與上海的合作聯動,努力走好新時期的“滬泰路”。
時空互通,“半日工作圈”加速形成
新年伊始,經泰州市委市政府協調,泰州往返上海的鐵路班次每日增加6班,最快一班縮短到1小時50分。泰州火車站黨總支書記劉繼忠介紹,未來隨著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的建成通車,泰州到上海的通行時間將再次縮短,與長三角核心城市的“半日工作圈”“一日工作圈”加速形成。
前不久,泰州市高鐵南站綜合交通樞紐正式開工。作為泰州首個高鐵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位于國家沿江主通道(滬渝蓉高鐵)與江蘇中軸大通道(鹽泰錫常宜鐵路)兩條大動脈的交會節點,建成后將助力泰州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
“北沿江高鐵,是泰州打造‘樞紐之城’、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上海都市圈按下的‘快進鍵’。”泰州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潘愛民介紹,省委賦予泰州“彰顯江海文化的底蘊與自信,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產業增長極”的時代使命。泰州也提出“加快把全省地理位置上的幾何中心轉變成雙循環格局中的供應鏈中心”目標。“十四五”期間,泰州力爭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00億元。
“公鐵水”齊頭并進,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姜堰港內陸集裝箱碼頭“陸改水”項目去年啟動,將“出海口”搬到姜堰“家門口”,進一步打通蘇中、蘇北地區內陸港出海新通道,將有效助推更多“泰州制造”借船出海、走向世界。當前,泰州市聚焦“港口強市”戰略,堅持把“做強水運”作為全市交通物流體系建設的基本支撐,全面做強泰州港的物流樞紐功能,打造通江達海、對接國際的交通物流服務能力。
產業互融,“34567”鏈接兩地淵源
2月初,總投資50億元的易行時代新能源摩托車制造及總部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由上海易行時代動力科技股份公司投資建設,落地上市主體總部及一座年產30萬輛摩托車的總裝生產基地,打造“長三角生產+上市總部結算”雙中心。
前不久,姜堰區首個總投資超百億的重大企業項目——申躍科技高性能電驅系統項目開工,努力打造泰州新能源及新興產業的一張閃亮名片。一期計劃總投資40億元,投產后可年產新能源汽車、航天飛行器、電摩等驅動定子90萬臺。
接軌上海、服務上海、融入上海,成為泰州發展的熱詞。隨著去年正式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泰州把綠色健康產品與農業重大項目推介會搬到上海;舉辦“上市公司泰州行”活動,邀請上海知名上市公司到泰州交流對接;泰州發改、商務、國資委等部門紛紛到滬調研交流……如今,可以用“34567”說起兩地淵源:泰州有3萬多人在上海從事建筑業,四成以上農產品供應上海,年接待上海游客遠超500萬人次,六成以上企業與上海建立合作關系,七成以上進出口貨物通過上海口岸……
創新互贏,當好“承載地、轉化地、目的地”
2月底,泰州市政府與普陀區政府簽署沿滬寧協同創新城市聯盟合作備忘錄。這標志著泰州正式加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推動泰州全面融入上海,加快建立一批科創飛地、人才飛地,承接更多科創成果和優質資源。泰州市發改委主任陶玲介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泰州市堅持在長三角的坐標系里找準定位,在一體化的大棋盤中統籌謀劃,積極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生態鏈深度融合。
接軌上海、協同創新,是泰州真實可感的生動實踐。
目前,泰州市共建有重大科創平臺27家,將積極推動包括北大醫學部泰州創新中心、長三角醫學先進技術創新中心等在內的科研機構納入滬寧創新共同體合作圈,實現重大科創平臺資源共享。泰州市在上海建有6家區域離岸創新中心,初步構建“離岸—靠岸—在岸”項目孵化轉化體系,推動高水平研發成果在泰州轉化。泰州市科技局局長賀駿說,泰州將組建工作專班,進一步強化與上海創新合作交流,重點在科技招商合作、共建科創集市、推進新研機構融合發展等6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長三角協同創新的關鍵不僅是區位和政策,更是產業鏈的精準嵌合與制度創新的勇氣。泰州醫藥和船舶兩大王牌產業,均能深度參與上海產業鏈協作。復旦張江、邁博太科、泰康生物等一大批滬字號藥企在泰州發展,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院校與泰州共建研究院、實驗室。鏈接上海基礎研究與泰州產業應用,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展現出“大科學裝置”的輻射力。依托上海總部的超算中心,該院建成10萬人級健康隊列數據庫。
泰州致力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以企業、創新的“高峰林立”和產業、園區的“高原隆起”標注中部支點的嶄新高度。接下來,泰州將和上海張江等生物醫藥發達地區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主動策應上海張江,在健康數據開發、平臺跨界賦能、人才資本流動、項目飛地建設等方面強化協作。完善創新平臺支撐體系,構建“離岸研發孵化、泰州轉化應用”的協同創新模式,推動高水平研發成果在泰州轉化。姜冬冬表示,未來的泰州,要做好上海產業的承載地、上海成果的轉化地、上海休閑文化旅游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