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亚洲免费电影毛片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女优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2024年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25-04-08 10:43 來源: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字號:默認

江蘇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


2024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緊緊圍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認真貫徹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要求,一體推動“四個走在前”“四個新”“4+1”等重大任務落實,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一、綜合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初步核算,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37008.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45.2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59180.1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72582.8億元,增長6.2%。全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8∶43.2∶53.0。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0694元。

政策效應加速釋放。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圍加力,“蘇新消費”系列活動深入開展,全年限額以上汽車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1%、15.1%。大規模設備更新扎實推進,率先出臺制造業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完成工業領域設備更新33.6萬臺套?!皟芍亍表椖考涌旖ㄔO,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3.3%,增速比上年加快6.3個百分點。

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0.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7.8%。全年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8.9%,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分別增長15.9%、8.3%。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1.8%。

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8.2%。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民營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8.3%、9.3%,對規上工業、規上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58.5%、73.9%。年末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412.78萬戶,全年新登記私營企業46.58萬戶;年末個體經營戶993.05萬戶,全年新登記個體經營戶95.97萬戶。

就業形勢平穩向好。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5%,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3.02萬人,占全國1/10以上。重點群體就業保障有力,幫扶18.19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累計開展政府補貼性技能培訓80.96萬人次,支持成功自主創業21.35萬人。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5%。分城鄉看,城市上漲0.4%,農村上漲0.9%。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0.3%,衣著價格上漲1.4%,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7%,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1%,醫療保健價格上漲5.0%,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4.3%,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2%,居住價格與上年持平。食品中,豬肉、鮮奶、鮮菜、鮮菌價格分別上漲5.7%、1.1%、4.6%、1.3%;糧食、食用油、雞蛋、鮮果價格分別下降0.9%、4.2%、5.5%、5.9%。

工業品價格降幅收窄。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2.6%,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下降3.1%,生活資料出廠價格下降0.7%。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2.1%,其中初級產品購進價格下降6.3%,中間產品購進價格下降1.4%。

二、農林牧漁業

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213.3萬畝,比上年增加24.9萬畝;畝產463.9公斤,與上年總體持平;糧食總產量762.02億斤,增加2.48億斤。其中,夏糧產量286.08億斤,增加4.67億斤;秋糧產量475.94億斤,減少2.19億斤。全年油料種植面積31.7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50.1萬公頃。

林牧漁業生產總體平穩。全年造林面積1.51萬公頃。全年生豬累計出欄2334.9萬頭,下降3.1%;家禽出欄8.5億只,增長8.7%;豬牛羊禽肉產量335.3萬噸,增長1.7%;禽蛋產量196.1萬噸,下降16.7%;牛奶產量70.5萬噸,下降3.3%。全年水產品產量528.4萬噸(不含遠洋捕撈),比上年增長2.2%,其中淡水產品390.3萬噸,增長0.9%;海水產品138.1萬噸,增長2.7%。

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87萬畝。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5250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9%。全年報廢更新農機裝備10.7萬臺(套),改造提升設施棚室6.4萬畝。全省有效灌溉面積387.4萬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73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7.3%,股份制企業增長8.0%,民營企業增長8.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1%。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15.4%,制造業增長7.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5%。分行業看,40個行業大類中,有34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行業增長面達85%,比上年提升7.5個百分點。

裝備制造業支撐有力。全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4.3%,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61.2%。分行業看,電子、汽車、鐵路船舶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3%、10.8%、12.4%。在“兩新”政策帶動下,挖掘機、紡織專用設備、塑料加工專用設備等產品和新能源汽車、電冰箱、洗衣機等消費品產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建筑業保持平穩發展。全年建筑業總產值44771.5億元,比上年增長6.0%;竣工產值29235.4億元,竣工率為65.3%。建筑業省外市場拓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在外省完成產值比上年增長11.4%。全年簽訂建筑合同額63199.5億元;其中,新簽訂建筑合同額38249.5億元,比上年增長1.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比上年增長1.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0.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9%,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1%;第三產業投資下降7.4%。分領域看,制造業投資增長7.3%,其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投資分別增長16.7%、21.4%、23.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3%。民間投資增長3.8%,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66.1%,比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

大項目支撐作用明顯?!皟芍亍表椖考涌焱七M,大項目對投資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全年10億元以上在建項目3531個,比上年增加131個,增長3.9%;完成投資額增長3.9%,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77.1%。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數量比上年增長1%,完成投資額增長5.8%,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7%。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922.1億元,比上年增長4.6%。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40256.4億元,增長4.2%;餐飲收入4665.7億元,增長8.3%。分商品類值看,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煙酒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日用品類分別增長12.3%、7.9%、7.3%、6.8%;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中西藥品類分別增長6.5%、0.8%、17.4%、2.6%;五金電料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分別增長11.4%、1.5%。

新興消費規模壯大。全年限額以上新能源汽車、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家電類商品、可穿戴智能設備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37.9%、40.7%、91.8%。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60.5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4.2%。服務消費、銀發經濟等新型消費加快發展,規模以上服務業中文化活動服務、清潔服務行業營業收入均同比增長27.7%。

六、開放型經濟

外貿規模再創新高。全年進出口總額5.62萬億元,同比增長7%。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3.19萬億元,占比56.8%;加工貿易進出口1.81萬億元,占比32.2%。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進出口2.55萬億元,增長7.3%,規模創歷史新高,占進出口總額比重達45.3%。從主要市場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67萬億元,增長10.8%,占比較上年提升1.6個百分點至47.5%;對東盟、韓國、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11.2%、12.9%、22.3%。從出口產品看,手機、船舶、電動汽車出口額分別增長7.3%、59%、105.9%。

雙向投資穩中提質。舉辦“跨國公司江蘇行”系列活動超300場;全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38家;實際使用外資190.5億美元。全年新增對外投資項目1511個,同比增長21.6%;中方協議投資額118.1億美元,增長5.8%。新增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872個,同比增長34.6%;中方協議投資額66.1億美元。新增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投資項目793個,同比增長29.6%;中方協議投資額62.1億美元,增長0.2%。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平穩增長。全省鐵公水空管五種運輸方式貨物運輸量比上年增長3%,貨物周轉量增長4.2%;旅客運輸量增長4.2%,旅客周轉量增長7.5%。全省機場飛機起降54.9萬架次,比上年增長4.5%;旅客吞吐量6258.7萬人次,增長14.2%;貨郵吞吐量71.9萬噸,增長13%。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36.1億噸,比上年增長2.8%;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6.8億噸,增長8.6%;集裝箱吞吐量2780.3萬TEU,增長9.3%。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9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231.6公里。鐵路營業里程4730.7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2593.6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545.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5%,凈增121.7萬輛。其中,私人汽車2189.6萬輛,增長5.3%;私人轎車1419.5萬輛,增長3.3%。年末新能源汽車保有量269.1萬輛,增長60.8%。

郵政電信業較快發展。全年郵電行業完成業務總量283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業務收入2654.5億元,增長5.5%。分行業看,郵政行業完成業務總量1431.2億元,增長23%,其中快遞業務攬件量139.2億件,增長19%;業務收入1251.6億元,增長7.4%。電信行業完成業務總量1403.8億元,增長4.6%;業務收入1402.9億元,增長3.8%。全省固定電話用戶1102.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1234.5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131.8部/百人。年末全省光纜線路總長度480.8萬公里,其中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4.5萬公里,比上年增長7.3%;光纖接入端口9319萬個。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891.3萬戶,增長2.9%,凈增136.8萬戶;建成開通5G基站29.4萬座,移動互聯網傳輸流量201億GB。

旅游業持續升溫。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10.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8%;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3405.0億元,增長11.5%。接待入境過夜旅游者265.7萬人次,增長83.2%。其中,外國人183.9萬人次,增長85.4%;港澳臺同胞81.8萬人次,增長78.5%。旅游外匯收入33.9億美元,增長22.8%。接待國內游客10.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7%;國內旅游收入13170.9億元,增長11.3%。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保持增長。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3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稅收收入7642億元,下降4.2%。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293.9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33.3億元,增長4.1%;科學技術支出788.7億元,增長3.6%;教育支出2757.9億元,增長1.8%;農林水支出1204.3億元,增長1.4%;住房保障支出911.3億元,增長7.1%;民生領域支出占比達79.4%。

金融存貸款穩定增長。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48708.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8%,比年初增加9029.2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58285.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4%,比年初增加24290.2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14839.5億元,短期貸款增加6174.9億元。

證券市場活躍度提升。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697家,輔導企業數266家,省內企業通過發行、配股、增發、公司債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6395.2億元。年末江蘇企業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6.5萬億元,同比上漲2.2%。年末全省共有證券公司6家,證券分支機構1050家;期貨公司9家,期貨分支機構204家;證券投資咨詢機構3家。全年證券交易額12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全年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29.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2.3%。

保險業平穩發展。全年保費收入5473.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分類型看,財產險收入1260億元,增長4.5%;人壽險收入3344.9億元,增長9.8%;健康險收入795.7億元,增長10.4%;意外傷害險收入72.6億元,增長0.2%。全年賠付支出2256.1億元,比上年增長34.8%。其中,財產險賠付866億元,增長10.3%;人壽險賠付1079.7億元,增長84%;健康險賠付281.1億元,增長3%;意外傷害險賠付29.3億元,增長2.9%。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全年全省專利授權量45.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3.6萬件。全省PCT專利申請量6448件。年末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63.4萬件,比上年末增長19.9%;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4.5件,增長19.9%。全省技術市場簽訂技術合同12.2萬項,比上年增長30.7%;成交額5299.7億元,增長15%。啟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9家高新區進入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前50強;39個通用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265項科技成果獲2023年度省科學技術獎。

科研投入力度加大。努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扎實推進,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經費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超過3.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新設基礎研究專項資金,布局建設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三大省基礎科學中心。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獲批建設;新獲批牽頭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13家,累計達44家。全省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15人;省級以上科技公共服務平臺214個。

企業創新活力提升。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5.7萬家,同比增長11.8%。50家企業入圍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入圍企業數量占全國的13.3%;入選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181家,占全國的23.1%;科技型中小企業達8.9萬家。成功舉辦2024年江蘇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24個產學研重大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超126億元。13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入選國家人才引進計劃科技類項目人數占全國1/3。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172所(含獨立學院)。普通高等教育本??普猩鷶?3.71萬人,在校生數238.34萬人,畢業生數62.20萬人;研究生招生數10.88萬人,在校生數33.66萬人,畢業生數8.6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招生數21.94萬人,在校生數65.99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數0.36萬人,在校生數2.17萬人。全省共有幼兒園7897所,在園幼兒184.35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館116個,公共圖書館121個,博物館325個,美術館48個。全省有線電視用戶1141.3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132.5萬戶,有線電視數字化率99.2%。全省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2690家,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機構97家。全年獲準發行電視劇10部301集,獲準發行動畫片61部11452分鐘,獲準發行網絡劇片60部19485分鐘;領取電影公映許可證影片20部;出版報紙17.3億份、雜志1.1億冊、圖書6.8億冊。

衛生健康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年末全省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1699個,其中醫院224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5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25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77.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31.9萬人,注冊護士34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0.9萬人,婦幼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9萬人。各類衛生機構床位數60.2萬張。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16家高水平醫院建設加快推進,4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面開工建設,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均達國家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

體育事業全面發展。江蘇健兒在第33屆奧運會、第17屆殘奧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共獲得22枚金牌、16枚銀牌、13枚銅牌。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46平方米,累計建成體育公園(廣場)1400多個,健身步道5萬多公里,公園綠地共新增球類場地405片,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和農村鄉鎮“15分鐘體育健身圈”覆蓋率超96%,室外健身設施器材抽查完好率91.1%,推動121個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十一、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32.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2.5%,同比改善4.6個百分點,達2013年以來最優。地表水國考斷面優Ⅲ比例93.3%,同比改善0.9個百分點;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優于國家年度考核目標19.8個百分點。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100%;太湖總磷濃度達到2007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連續5年獲評優秀等級,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5年超過90%。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省用水總量578.7億立方米,完成國家考核目標;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23.9%。5個地方和園區開展國家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達9000萬千瓦、首次超過煤電裝機量,新型儲能項目規模達665萬千瓦,綠電交易量增長144%。“國家山水工程”江蘇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78萬畝,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發現物種數更新至8842種,在全國首批開展濕地生態補償工作。

持續推動環境基礎設施提標更新。全年安排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項目735項,完成重點治氣工程8900余項。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116萬立方米/日,新建和更新改造污水管網1877公里,新建(提升)居民垃圾分類小區3000余個、垃圾分類房6000余個,新增廚余垃圾處理能力1540噸/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數量與上年持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保持穩定。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萬人,與上年末持平。男性人口4321萬人,女性人口4205萬人;0-14歲人口1110萬人,15-64歲人口5822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1594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5.0‰,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2.5‰。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5.5%,比上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

居民收支平穩增長。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15元,同比增長5.2%。其中,工資性收入32105元,增長6.8%;經營凈收入6840元,增長2.9%;財產凈收入5406元,下降0.2%;轉移凈收入11064元,增長4.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73元,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14元,增長6.3%。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2.04,比上年縮小0.03。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346元,同比增長5.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2197元,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975元,增長7.8%。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12類55件民生實事保質保量完成。年末全省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122.6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139.09萬人,參保率95.5%;參加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2049.05萬人、2439.36萬人、2213.09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47.48萬人。商業惠民保穩健發展,三年來“江蘇醫惠保1號”累計保障超1348萬人次,賠付總金額近22億元,2025年“江蘇醫惠保1號”投保人數突破523萬人。

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年末全省共有各類注冊登記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2584個,其中養老機構2412個,兒童服務機構54個;社會服務床位40.5萬張,其中養老服務床位39萬張,兒童服務床位0.4萬張。加強生育支持和普惠托育服務,全年新增托位數超3萬個,建成老年助餐點8000余家,為358萬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上門服務。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部分指標數據因統計口徑調整,較上年不具可比性。

[3]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4]水產品產量、有效灌溉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經費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為預計數。

[5]根據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進行了修訂。

[6]《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

[7]自2024年1月起,公路旅客運輸量、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將班車包車客運量、公共汽電車城際城鄉客運量、出租汽車(含巡游出租汽車、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城際城鄉客運量納入公路旅客運輸量統計,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統計口徑相應調整。2024年旅客運輸總量、旅客運輸周轉量、公路旅客運輸量、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8]水資源總量、用水總量、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為初步數據。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私營企業、個體經營戶數等數據來自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水產品產量、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等數據來自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造林面積等數據來自江蘇省林業局;有效灌溉面積等數據來自江蘇省水利廳;進出口總額等數據來自南京海關;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等數據來自江蘇省商務廳;公路貨物周轉量等數據來自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鐵路營業里程等數據來自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機場旅客吞吐量等數據來自中國民用航空江蘇安全監督管理局;管道貨物周轉量等數據來自國家管網集團東部原油儲運有限公司;汽車擁有量等數據來自江蘇省公安廳;郵政電信業務、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等數據來自江蘇省郵政管理局、江蘇省通信管理局;旅游業總收入等數據來自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數據來自江蘇省財政廳;金融存貸款等數據來自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上市公司等數據來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管局;保費收入等數據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專利授權量等數據來自江蘇省知識產權局;高新技術企業數等數據來自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普通高等學校等數據來自江蘇省教育廳;廣播電臺等數據來自江蘇省廣播電視局;電影、出版等數據來自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衛生機構等數據來自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獎牌等數據來自江蘇省體育局;環境監測等數據來自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城市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數據來自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鎮新增就業、基本養老保險等數據來自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基本醫療保險、“江蘇醫惠保1號”等數據來自江蘇省醫療保障局;糧食產量、價格、城鄉居民收支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其他數據均來自江蘇省統計局。

(附表詳見PDF版公報)


公報PDF版瀏覽、下載:2024年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pdf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