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圍繞著力提升“五個度”目標,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堅持系統集成、協同推進,扎實推進《南京市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十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優化營商環境交出半年精彩答卷。
科創對接生態優化升級。上線寧科薈科技成果信息發布與供需對接平臺,累計發布成果3281項、需求488項。舉辦“寧創新品”——南京市應用場景現場觀摩會(韌性城市、城市文化專場)、“寧創新品”——南京市應用場景對接會(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專場)等活動,上半年累計舉辦“寧創”系列活動10余場。
金融資源供給提質增效。累計設立AIC股權投資基金4只,總規模13.4億元。依托“金魚嘴每日路演平臺”開展投貸聯動專場路演活動,推動銀行提供“見投即貸”服務。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聚焦主業提質拓面,切實加大支小支農力度,截至目前,南京市6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共計26.88億元,在保余額177.67億元,當年新增小微和“三農”金額占比為98.94%。
人力資源支撐穩步強化。發布《南京市2025年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緊缺型職業(工種)目錄》,將人工智能訓練師等35個職業(工種)納入緊缺型職業(工種),培訓補貼在相應標準基礎上上浮30%。持續拓展“長三角招聘專區”接入渠道,優化智能推薦匹配崗位模塊頁面排版,提升求職需求登記體驗流暢度。上半年專區累計訪問18萬人次,有效職位5萬余條,投遞簡歷33萬人次。
應用場景賦能成效凸顯。依托“部門+中心+公司”推進機制,持續推進全域場景開放,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參與應用場景搭建,上半年統籌發布應用場景超600個。推進南京城市算力網平臺建設運營,已建成玄武、建鄴、雨花、經開區4個區級分平臺,向園區企業提供分級服務。部署DeepSeek模型并提供免費服務,調用超過4萬次。
涉企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完成“寧企通”平臺二期建設,實現與省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對接,推進“寧企通”平臺“財政資金直達快享專區”建設。爭取省級改革試點,在工信、交通領域試點推動財政資金直達快享,實現“無感獲得”,提升企業獲得感。編制《2025年全市重大項目“管家式”服務項目清單》和《南京市重大項目“管家式”代辦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為298項市級重大項目提供幫代辦服務。
行政審批服務全面提速。全面推行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辦理時間從16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環節由7個合并為1個,跑動次數從7次縮短到1次,提交材料從7份壓減到1份,有效解決企業“程序繁”“時間長”等痛點難點問題。全面實施“五辦”集成工作機制,開啟“五證”齊發模式,上半年累計助力42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
知識產權保護堅實有力。上半年全市共舉辦52場銀企對接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發生571筆,涉及企業535戶,同比增長0.56%,累計質押金額46.94億元。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公益體檢”服務,為全市371家創新主體出具定制化知識產權分析報告。推動深交所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南京服務專區”建設,聯合開展“未來星資本市場賦能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培訓,共探專利成果轉化運用新模式、新路徑。
招標采購管理公開透明。推進“陽光四季”2.0總集成項目建設,完善不見面評審系統,設立獨立評審席位,實現跨場地分散評標,減少人為干預可能。上線“寧易新”招標投標交易系統,在房建市政、水務、交通等行業全面應用,實現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一網交易”,所有項目“不見面開標”。上半年完成174個項目的遠程異地評標,抽取評委377人次,居全省前列。
涉企監管執法日趨規范。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適用,完成439項市設行政處罰事項裁量權基準制定,動態調整免罰、輕罰清單。探索“掃碼入企”工作,推出全省首個行政檢查碼系統“寧捷查”,通過數字化手段規范涉企檢查行為,減少隨意檢查、重復檢查。
對外開放能級突破躍升。上線跨境電商“一件事”,在全省率先開發“跨境電商線上快速備案”系統,實現跨境電商企業備案從線下“企業跑腿”變為線上“數據跑路”,海關前置審批時間大幅縮短至1-2個工作日以內。南京綜保區“網購保稅進口商品與非保稅貨物同包同車集拼出區模式”入選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復制推廣示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