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如何發揮知識產權制度作用,著力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果,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網、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中國江蘇網和“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的“在線訪談”節目,邀請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杰,圍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網友互動交流。
激勵創新的“防護盾”,推動創新的“導航儀”
交流現場,一組最新數據引發網友關注:截至今年6月,全省有效發明專利量達67.19萬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8.81件,連續9年保持全國省區第一;上半年,我省企業專利授權量占全省總授權量達89.8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5.42個百分點;上半年,我省“1650”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明專利授權量達3.43萬件,居全國第三,其中高端紡織、半導體、高端裝備3個集群領域均居全國第一。
這些數據意味著什么?李杰說,知識產權創造量多質優、企業創新活力持續增強、重點產業發展后勁充足,這為我省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知識產權是激勵創新的‘防護盾’,也是推動創新的‘導航儀’?!崩罱苡脙蓚€關鍵詞,并結合生動案例,向網友介紹了知識產權對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制度與技術雙重支撐作用。
知識產權“短期獨占+長期共享”的制度設計,既保障創新動力,又讓技術最終惠及全民,成為激勵創新的“防護盾”。以藥品研發為例,平均每個新藥研發投入超10億美元、研發周期需要10年,專利制度通過給予創新者一定期間(一般為20年)的專有權,保障其收回成本并獲取一定經濟利益,從而鼓勵更多人投入藥品研發。專利到期后,知識產權內容公開,任何人都可以無償使用,讓創新成果惠及更多人。比如一款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在專利保護期內,每盒賣158元,專利到期后,生產的企業多了,每盒價格降到32元。
專利文獻記載了人類90%以上的新技術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可以識別技術的成熟度、發展趨勢、熱點和空白點等,使其成為推動創新的“導航儀”。企業依此可以清晰定位自身在產業鏈、技術鏈、創新鏈中的地位,識別研判可能的風險及挑戰,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及路徑;地方政府、產業園區依此可以明晰產業發展方向和創新重點,為規劃產業布局、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提供有效支撐,為創新提速提質。據統計,充分利用專利文獻可以縮短60%的科研周期,節約40%的科研經費。
成果轉化的橋梁,撬動資金的杠桿
一位來自高??蒲袓徫坏木W友提問:“近期我省在倡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請問在‘雙創’融合過程中,知識產權扮演什么角色?”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在‘雙創’融合中發揮關鍵作用?!崩罱鼙硎荆R產權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是撬動資金的杠桿,也是支撐創新生態的關鍵服務要素。
近年來,省知識產權局通過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持續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多層次、分類別開展專利供需對接,推動專利技術的轉化和產業化。
知識產權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為了更好地將企業“知產”轉化為“資產”,省知識產權局會同省委金融辦、財政廳等部門,積極開展國家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銀企對接”“入園惠企”等活動,推動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金融賦能。
高效、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業,已成為現代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我省制定出臺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加快發展知識產權運營、金融、評估等新業態新模式,有效培育了良好的創新生態。
當前,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成為熱議話題?!啊畠染硎健偁幵趹鹇孕孕屡d產業中,正逐漸由‘拼價格’轉向‘拼專利’?!崩罱鼙硎?,對此,省知識產權局在強化監測、及時預警的同時,面向初創企業開展相關培訓,助其提高知識產權布局意識和糾紛應對能力;支持頭部企業不斷探索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打造商標品牌競爭優勢,避免陷入“卷價格”“卷成本”的惡性循環;同時,引導行業企業組建知識產權聯盟,構建重點產業專利池,推動技術交流和應用,降低專利使用成本,打破低效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的困局,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1+13+N”快速協同保護體系建成,“十大提質增效行動”啟動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目前,我省已率先建成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牽頭、13個設區市保護中心全覆蓋、N個快速維權中心協同發展的“1+13+N”快速協同保護體系,讓科技創新成果得到更高效、便捷的知識產權保護,具體體現在三“快”——專利授權快、侵權糾紛處理快、涉外維權應對快。
一組數據可以佐證:面向我省“1650”現代化產業體系,保護中心開展專利預審、開通快速通道,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由原來的平均22個月縮短至3個月,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周期由12個月縮短至6個月,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周期由6個月縮短至2周;全省依托各保護中心搭建行政、司法、調解、仲裁等多元糾紛解決渠道,2024年度全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處理知識產權案件超1萬件,平均辦理時間不超過2周。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也是開放大省、外貿大省,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既是企業出海的“剛需”,也是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省知識產權局通過織密防護、響應、保障、人才“四張網”,切實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目前,我省擁有國際專利的企業已超7000家,獲批建設14家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專家庫專家超200名,服務機構庫合作機構近20家。
知識產權維權過程中,往往存在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效果差等問題。為破解這些難題,近年來省知識產權局堅持“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不斷提升協同保護效能。比如,與省法院共同加強“技術調查官”隊伍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實現技術專家參與案件辦理,顯著提升執法部門辦理復雜技術案件的能力和效率;利用“江蘇微解紛”多元矛盾調解平臺,通過“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模式賦予調解結果法律強制力,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解紛服務。
當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仍存在體制、執法和協調等問題有待解決。對此,李杰表示,我省已于4月啟動“知識產權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力圖通過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微改革”、快速協同保護“共同體”建設、涉外護航行動、智慧監管賦能、知識產權“守護消費”等十個方面具體舉措,為創新發展營造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知識產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