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亚洲免费电影毛片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女优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今年鹽城夏糧產量居全省第一
時間:2025-08-19 07:11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默認

雖遇罕見旱情,鹽城今年夏糧總產仍然達到259.96萬噸、居全省第一,繼續實現穩產豐收。鹽城把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為頭等大事,糧食總產連續10年保持在140億斤以上。連日來,記者深入田間地頭,探尋鹽城端牢“中國飯碗”的秘訣。

高標準農田是豐收沃土

8月1日,射陽縣新坍富林家庭農場糧食倉儲中心,負責人葛富林抓起一把新收小麥開心地向記者介紹,農場今年引入高產新品種,種植小麥1000多畝,平均畝產600公斤。從事農業種植的這10多年,葛富林見證種地的變化:“以前靠天吃飯,品種也老,現在鎮農業部門工作人員常來指導,推薦的高產新品種抗倒伏、抗病性強,豐收更有保障。”

“今年全鎮種植小麥8.3萬畝,平均畝產600公斤,基本和去年持平。”射陽縣新坍鎮農村辦主任孫樹勇介紹,“根據小麥不同的生長階段,我們通過舉辦培訓班、印發資料等方式開展技術指導。針對罕見旱情,我們也能因苗因天施策。”

因去冬今春干旱少雨,良好收獲實屬不易。鹽城各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構建“數字+設施+機械”智慧種植體系。建成自動氣象觀測站,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氣象服務;大力推廣應用無人植保、智能灌溉、物聯網監控、育種加速器等先進設施,讓農業生產更加高效智能,為糧食產量穩步提升保駕護航。

鹽城還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全市凈增耕地面積10.2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超50萬畝,在永久基本農田上高標準農田建成率達83.64%。鹽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更多糧田變良田,為高標準實現“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現代化生產方式提供根本保障,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真正確保耕地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農業好“芯片”帶來好收成

“鹽城今年小麥繁種面積達66.3萬畝,產量達3.4億公斤,按當前綜合收購價每公斤2.36元計算,總產值8億多元。”鹽城市農業農村局種業管理處處長曹志陽透露。

從區域來看,鹽城今年小麥繁種面積前三名分別為:大豐區(28.7萬畝)、射陽縣(11.6萬畝)、東臺市(11.2萬畝)。從品種來看,全市小麥繁種面積萬畝以上品種17個,其中揚麥25、農麥77、揚麥34三個小麥品種繁種面積突破3萬畝,小麥繁種連續兩年超過60萬畝。

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有好種子才有好收成。“我們以‘高產、優質、多抗’為育種目標,把實驗室建在田間地頭,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雙單倍體育種等新技術破解育種難題。”鹽城市鹽都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郭紅介紹。由該所選育的鹽麥9號、鹽麥10號、鹽麥1903小麥新品種近日順利通過“國審”,同時鹽麥8號通過“省審”,均展現了新品種的硬實力。

這些“麥中翹楚”的誕生,背后是近十年的堅守與攻堅。“我們育種團隊踏遍省內外20多個試驗點,每年開展上千次雜交組合試驗,從幾萬多份育種材料中‘沙里淘金’。”郭紅感慨,憑著“把實驗室建在田埂上”的執著,才讓好品種從試驗田走向千萬家。

8月6日,大豐區三龍鎮龍南村,6500畝稻田如綠色海洋,珠兩優5298雜交水稻已高過膝蓋,微風拂過沙沙作響。“水稻正處幼穗分化5—6期這一關鍵節點,要實時剝查,關注父母本生育進程。”江蘇金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孔志叮囑。

江蘇神農大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張洪程院士工作站里,觀察育種材料、提純復壯、生產試驗等工作在有條不紊推進。“當前重點是抓好水肥調控、病蟲害防治和群體結構優化。”工作站站長彭成斌介紹,針對不同品種特性,團隊采取“因種施策、分類管理”的技術路徑。該工作站持續開展水稻新品種選育工作,除主推品種南粳5718外,還種植100多個育種材料,涵蓋優質食味粳稻、耐鹽堿品種、抗逆高產類型等多個方向。在基地新品種展示區,每個品種設立標識牌,注明特征特性、適宜區域和栽培要點,便于種植大戶、農技人員現場觀摩。“我們每年組織觀摩會,讓農民‘看禾選種’,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彭成斌說。

智慧賦能向科技“要糧”

如今,種田早已從“面朝黃土背朝天”轉換為“面朝屏幕背靠數據”。記者走訪發現,鹽城多地搭載科技的耕作圖景,更加充滿智慧感:大田種植應用節水灌溉、四情監測、智能農機等技術,設施園藝推廣環境智能調控、水肥一體化等技術,規模養殖則應用環境控制、精準飼喂等技術,大大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銀寶高新智慧農場、鹽都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智慧農業園區和數字農場(牧場、漁場)接連涌現,1.26萬畝的射陽縣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更是全面提升水稻產量、品質和效益。

建湖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時宇介紹,全縣采用智能大棚、精準灌溉、無人化農場等多種方式,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并不斷選育適合品種,力求高產高效。建湖縣嚴格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從一棵苗到一粒米,從田頭到市場,全過程溯源監管,實現綠色循環種養,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鹽城以“全領域、全產業、全鏈條”為主攻方向,扎實推進農業數字化建設整市試點,加快數字化技術與生產經營、服務管理緊密融合發展,打造以市級“鹽農云”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為核心、9個縣(市、區)大數據平臺為配套的“1+9+N”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矩陣,市縣兩級共開發20多個服務監管特色化場景。

“我們還將推動核心技術攻關,重點突破農業傳感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推廣應用適用不同產業的智慧農業技術裝備。”鹽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鹽城將樹牢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推進“6+N”全產業鏈建設,持續提升“鹽之有味”農產品品牌影響力,著力建設東部沿海大糧倉,讓“鹽城糧”為端牢中國飯碗作出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