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亚洲免费电影毛片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女优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兩山”理念·江蘇實踐|破“化工圍江”,立“生態濱江”
——長江常州段的綠色轉型答卷
時間:2025-08-19 08:48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默認

8月17日一大早,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江畔綠道上,晨練完的白羽望著水波蕩漾的長江,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5年前,這里還是他任職的常茂生物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機器轟鳴,管道縱橫。如今,公司舊址已復綠,只有腳下平整的土地和遠處新建的步道,無聲訴說著變遷。

作為公司的環保科科長,白羽親歷了長江常州段江岸從“化工圍江”到“水清岸綠”的蝶變。這里曾密布84家化工企業,而今45家沿江化工企業被安全拆除,3600多畝土地重披綠裝,生態岸線占比高達80.6%,躍居全省第一。生態“顏值”進一步催生產業“價值”: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下稱“濱開區”)手握“東方碳谷”“創新藥谷”兩張閃亮名片,2024年,新材料、新醫藥產業產值分別突破566.6億元和165.4億元;園區連續7年躋身中國化工園區30強,2024年躍升至第11位,獲得生態與效益“雙豐收”。

岸線煥新:從“廠房密布”到“鳶飛魚躍”

長江常州段,碧波奔流。岸邊,一座由舊廠房改造的長江大保護展示館靜靜矗立。這里原是被拆除的第一家化工企業——常隆化工的舊址。館內“化工圍江”的歷史影像令人感慨,館外綠廊蜿蜒,白鷺翩躚。強烈的對比,震撼了每一位訪客。開館至今,已接待超10萬人次,成為傳播綠色發展理念的生態課堂。

白羽感觸尤深,“2020年北廠區騰退,順酐生產線徹底停了。公司改為外購原料,每年能減排VOCs(揮發性有機物)約20噸。”陣痛之后是新生。常茂生物果斷放棄部分化工產能,聚焦綠色食品及飼料添加劑生產。

向綠色靠近,向高效益邁進。不到兩年,企業年銷售收入沖上6.57億元,創下新高。

常茂生物的路徑并非孤例。濱開區以“關停一批、轉型一批、提升一批”的精準策略,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涅槃重生。5年來,園區的化工產業產值逆勢增長45%,畝均稅收從11.1萬元提升到48萬元,印證了綠色轉型的強大生命力。

生態修復,更需匠心。濱開區摸索出“企業騰退—土壤修復—生態復綠”的全流程“常州路徑”。水活了,綠通了。常州新龍生態林里,華東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默默運轉,累計分流凈化污水近2億噸,減少直排40%,大大減輕長江的“負擔”。漫步濱江十里生態綠廊,蘆葦搖曳,鳥鳴啾啾,一幅“生態與生產共生”的和諧畫卷,在長江之畔徐徐展開。

產業蝶變:從化工重鎮到“創新磁場”

破繭之后,是振翅高飛。濱開區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闖出一條產業發展新路。

在新創碳谷公司宏大的生產車間里,一縷縷雪白的原絲正被轉化為堅韌的碳纖維。

公司總經理談源介紹:“2020年9月項目啟動,總投資50億元。那時濱開區剛經歷區劃調整,我們攜手前行。”如今,這里已是全國單體最大的“原絲—碳纖維—復材部件”一體化基地。產品廣泛應用于風電、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從設計、檢測,到編織、成型、應用,我們要打造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完整產業鏈。”談源信心滿滿。

同處濱開區,常州誠達新材料公司的蝶變堪稱典范。公司曾是年產36萬噸可發性聚苯乙烯的化工大戶,騰退后,公司斥資20億元異地新建輕量化新材料項目。走進新廠區,達到國際標準的環保設施、智能化產線令人耳目一新:單噸產品蒸汽消耗從0.24噸降到0.15噸,污水排放銳減60%以上。管道直供替代了罐車運輸,年降物流成本1500萬元,且更安全環保。

生物醫藥領域活力迸發。在騰退土地上建起的嶄新研發樓里,齊暉藥業公司的技術員正仔細檢測寵物藥品樣品。公司董事長劉祥宜介紹:“我們原來以出口原料藥為主。2020年,在園區引導下,瞄準大健康,果斷轉型。”思路是“轉移一批、保留一批、提升一批”。近年來,齊暉藥業搶抓國內寵物藥藍海,投入近2億元。首批產品今年年初試制成功。

“今年上半年,銷售總額同比增長40%。”劉祥宜笑容滿滿,“園區提供‘研發—中試—產業化’的全鏈條服務,像磁石一樣吸引上下游企業聚集,創新成果加速落地生‘金’。”

人水和諧:從生產岸線到幸福家園

傍晚時分,魏村街道新華村村民們沿著省莊河生態廊道散步至江邊。“這里空氣好,心情舒暢!”村民們的歡聲笑語正是家園幸福變遷的縮影。

生態好了,“老朋友”也回來了。江豚逐浪,珍稀魚類重現身影。“鳥中仙女”仙八色鶇、“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鳥類,紛紛安家落戶。

生態“顏值”催熱沿江農文旅產業。常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如火如荼,昔日漁船云集的“漁港碼頭”,如今打造成春江八景之一“漁港夕照”。今年4月,一場“邀您做島主”推介會,讓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新北核心區規劃中的“一島”——德勝島成為網紅打卡點。

“以前周邊就是菜地,環境不咋樣。”新華村74歲村民陳翠娥是變遷的見證者,“現在環境變得可好看了!騎車露營的游客一撥接一撥!”

轉型路上,“濱江溫度”暖人心。針對騰退企業員工,濱開區組織專場招聘會加以吸納;開展上崗培訓的企業,可獲得崗位和培訓補貼。江蘇盈天化學公司人事經理蔡志賢深有體會,“他們多是化工熟練工,實操經驗正是我們需要的,解決了用人難題的同時還能享受政府補貼。”

常泰長江大橋計劃今秋通車,飛虹即將跨越天塹。眺望江岸,新北區委常委、濱開區黨工委書記巢彬心中藍圖清晰,“緊抓沿江萬畝農文旅融合機遇,以高水平保護,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勝勢,讓‘高顏值’與‘高質量’完美交融。借常泰長江大橋通車東風,構筑雙循環濱江樞紐,積極爭創國家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在內外聯動中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以創新驅動厚植新質生產力根基,以一流營商環境匯聚發展強勁勢頭,以創新平臺、國際園區、長江岸線成就沿江創新創業高地!”

江岸,中瑞國際合作產業園二期即將投用,屋頂光伏年發電量能滿足園區三成用電。更綠色低碳、更智慧的產業生態清晰可期。安賽樂米塔爾、比亞迪二期等重大項目接連落地,為區域經濟注入澎湃動力,“以產立業、鏈動全局”的新濱江,雛形已現。

從化工重鎮到生態新城,濱開區的實踐擲地有聲:長江大保護絕非發展的“減法”,而是高質量發展的“乘法”。這片土地正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筆觸,為長江經濟帶書寫著鮮活的“濱江樣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