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公布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可推廣經驗清單(第三批),總結提煉26項在產業發展、長效管護、文化保護、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學習借鑒。
我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致力打造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塑造田園風光、田園建筑、田園生活,推動鄉村綜合振興。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各地因地制宜,在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方面發力,實現了富民增收。如鹽城市鹽都區臺灣農民創業園三灣村依托桃花緣家庭農場規模化種植黃桃、水蜜桃218畝,打造“桃醉灣”綠色品牌并推進有機認證,產值突破200萬元。沛縣大屯街道宋莊村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了集紅色教育、健康休閑、田園體驗于一體的新都市田園綜合體,2019年至2024年,村莊旅游總收入從6.8萬元增至38.5萬元。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各地不少閑置農房被盤活,重煥生機。南京市浦口區星甸街道九華村山滕,對閑置老舊農房進行翻新改造,打造17個“萊斯共享小院”,重點發展特色民宿、農家餐飲、實踐基地等三產融合項目。昆山市淀山湖鎮紅星村小涇依托黃桃特色產業,改造村集體閑置空房,建設黃桃展示館、制作工作室、文玩集市等,提供鄉村慢生活體驗空間。
各地重產業發展也重留住鄉愁。常州市新北區奔牛鎮東橋村史陳家,通過設立非遺工坊、舉辦節慶活動等,傳承非遺剪紙、堆花糕團等民間傳統習俗、技藝,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從2020年到2024年,村莊旅游總收入實現從零提升至45萬元。溧陽市埭頭鎮前六村鐘家以“葫蘆文化”為特色,葫蘆種植面積達300畝,發展創意農業、農產品加工及鄉村旅游產業,帶動村民50多人就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024年的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