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8月1日,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人大常委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協同制定、各自通過、即將同時施行的《關于促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決定》。這是長三角首部以協同立法的形式,針對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立法法修改后長三角首次協同立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推進長三角區域創新協同,是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三省一市共同制定《決定》,有利于強化責任落實,以法治方式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崔凱說。
早在2018年,長三角區域就初步建立協同立法機制,此后取得一系列立法成果。2023年修改的立法法,將區域協同立法從地方探索創新層面提升為國家法律制度層面,為跨行政區協同治理提供了堅實法治基礎。在此背景下,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根據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新需要,啟動本次協同立法。
此前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三省一市制定實施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行動方案,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取得積極成效,為此次立法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支撐。江蘇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張少華舉例說,由思必馳牽頭聯合上海交大、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等組建的長三角語言計算創新聯合體,面向智能駕駛、智慧家電等應用場景,協同攻關近場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提供智慧服務中心全場景解決方案,成果已應用到安徽奇瑞汽車、浙江吉利汽車上,為智能座艙、智能家居、數字政企等領域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技術支持。
由于選題準、針對性強,各方對協同立法態度積極。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曹林生坦言,協同立法共同大目標下,安徽也有“小目的”——借助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龍頭帶動作用,強化安徽創新優勢,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共同參與安徽的科技創新,提升安徽的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的戰略任務。
此次立法部署、起草、審議均協同進行,其間召開調研座談會近40場,征求50余家單位意見,各省市有關方面聚焦核心條款逐字逐句推敲,真正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推進全過程融通、全要素融合
“一把尺子”體現在兼顧三省一市實際,尋求“最大公約數”。“各立法參與方根據‘立法步調一致、內容高度契合’的原則,著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圍繞科技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強制度設計,凝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共識和行動。”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夏正芳這樣解釋“最大公約數”。
面對跨區域協同這一核心問題,夏正芳表示,本次立法堅持推進全過程融通、全要素融合,著力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布局重大科創平臺建設,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聚焦重點領域推動基礎研究合作,圍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重點環節,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在區域內破除壁壘、自由流動、高效配置。
此次立法以務實條款全面回應“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這一重大課題,如圍繞推動基礎研究合作,規定建立長三角基礎研究聯合基金,支持跨區域、跨學科協同開展產業目標導向明確的應用基礎研究;為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要求優化企業出題機制,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等科研任務組織方式;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上,要求建設一體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決定》文本充分融入長三角已被證明行之有效的創新機制,浙江首創推行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制度就是一例。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吳恩玉介紹,該機制使校企間互信增強,促成實驗室成果順利走向生產線;一些成果在“試用”過程中改進升級,一些校企由此建立更深入的研發合作關系。2021年推行以來,浙江已有8000多項科技成果納入“先用后轉”成果池,累計免費試用超過2500次。“將先使用后付費及相關風險補償機制寫入《決定》文本,有利于進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在更廣領域、更深層面探索推進這項制度,以法規制度協同提升長三角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實效。”吳恩玉表示。
立法充分顧及各協同方訴求。安徽擁有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中西部首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要高水平建好該中心,離不開上海、江蘇、浙江的幫助和協作。”曹林生介紹,經協商,該省《決定》列入“本省與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合作,高水平建設國家實驗室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條款,以發揮高能級科創平臺作用,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合作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行,推動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落地長三角。
協同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
協同立法新成果讓三省一市科技部門深受鼓舞。正如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黃紅所言,這將有力促進長三角加速形成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新局面,更好引領支撐長三角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培育長三角原始創新能力,要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引領,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為支撐。為此,《決定》規定要建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培育和支持機制,推動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布局建設。怎樣落實?黃紅表示,要強化在滬國家實驗室及基地“總平臺、總鏈長”作用,拓展長三角實驗室創新合作網絡,提升重大高能級平臺原始創新能力和策源力。
浙江方面也表示,將著力推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培育,完善高能級科創平臺、大科學裝置共建共享機制,爭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計劃與工程落地長三角。
三省一市科技部門均表示,將依法各展所長促協同。張少華表示,江蘇將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長三角重點產業領域,與滬浙皖科技部門共同組織實施長三角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項目,力爭取得更多突破和成果。